但丁指明的行程是一段名副其实的“朝圣之旅”,为众人是“现实可行的”,因为“天主慈悲总是提供改变和皈依的机会”。
两位神父的授课一直备受教友们喜爱,他们不仅给教友讲解了圣经背景及相关知识,教会了大家学习圣经的方法,更带来很多牧灵反省和经验,使大家把圣经学习融入到自己的日常信仰生活中,能学以致用,帮助大家更加谦卑自己,不断悔改皈依
教会不需要“向上爬的人”和寻求高位的人,而是“愿意诚心服务他们的弟兄、为他们指明信仰和皈依道路的人”。在主教的牧灵职务中,考虑最多的是人的才华、灵修品德,还是管理一个教区的能力?
「圣道明蒙主恩召后恰好三百年,依纳爵阅读了圣方济各和圣道明的传记,并感受到皈依的恩宠。
阿杜拉神父指出,“当富高神父皈依时,他明白了一件事:我的生命应该完全奉献给基督。这是他想要的生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富高愿意效仿耶稣,愿意在自己的生命中实现耶稣的美德”。
相反地,是从具体的现实开始,以传教士的精神促进皈依和更新,让团体不断成长”。
为了使我们皈依真天主,耶稣向我们指示出发点:即从祂的圣言开始。也就是通过给我们讲述天主爱我们的历史,把我们从对祂的恐惧和偏见中解放出来,这些恐惧和成见扼杀了信德的喜乐。
教宗在结束时祈祷说:“啊,上主,求祢赐予我们有勇气去改变和皈依的恩典,顺从祢的旨意,而不是我们自己的机遇;求祢让我们携手共同走向祢、愿以圣神使我们合而为一的祢。”(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这需要个人和团体的生态皈依:要有所行动!教宗方济各在为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祷日发表的文告中,作出上述反思,同时也对国际社会发出沉痛呼吁。
这个平安就是圣依纳爵“阅读了圣人们的生平后所感受到的”,也是“埃迪特·施泰因皈依后所经历的”。她在领洗一年后,谈到使她变得充实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