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几次蹬着小板凳在父亲背上上药,伤口不断涌出大量的脓水,爸爸筛糠似地哆嗦,痛苦地张着大嘴,每次都是如此,但没听他哼一声,只听他说:上药的痛和‘他’的苦比差远了。
同时,我也有着“产痛”,就如主耶稣在若望福音中所使用的比喻一样(若16:21),在司铎生涯中,苦与乐、冷与暖、悲与喜总是交加而来。为现在服务登村三洞堂区而言,我又一次注定要领受主的恩典与召唤。
瞻仰之后,我们开始了苦路善工,教友们虔诚的跪拜、默想耶稣的受难和死亡,忏悔自己的心灵,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思考信仰的真谛。
大家可以用拜苦路,念玫瑰经等方式来纪念耶稣基督为救人类而所受苦难,四旬期内请大家不忘祈祷、守斋、多做刻苦善工。
在教宗方济各圣周五于罗马斗兽场举行的拜苦路中,一对领养的夫妇在第九处分享了他们的经历:“现在我们四个人。
耶城朝圣之基督教篇 据说每个周五下午都会有圣方济各教会的教士背负着十字架在耶路撒冷重走苦路—当年耶稣被判受十字架死刑,背起十字架走至各各他山被钉起的一段路程,祈祷唱经以作纪念。
不像在世上生活的人们,背负天主所赏的各种类型的十字架,吃点苦受点累,不但抵消罪罚,而且还有超性的功劳,增加天堂福乐,真是一举两得。
不孝儿女天降罚,死后地狱受永苦。儿子们听了心翻腾,媳妇们看后流泪珠。回家哥仨没商量,一齐来到小破屋。仨儿仨媳都跪下,哭哭啼啼认错误。以前我们没信仰,现在听道信从主。痛改前非重做人,再不让您去受苦。
公西华问孔子,为什么对同一问题做了两种不同的回答呢?孔子说:“子路冒失,所以劝他冷静点;冉求迟疑,所以要促进他。”可是,某些神职人员却视千人一面,默守慕道期都需半年或一年的清规戒律。
现今日本大阪高槻城迹公园内矗立着战国时期城主高山右近的雕像。他手持刀尖朝下的武士刀,刀身与刀柄形成基督的十字苦架:高山右近是基督的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