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讲述他在担任主教时明白的一个道理:没有比默观青年人的愿望、责任、激情和能量更美好的事了。教宗说,当耶稣触动青年人的心灵时,他们就有了成就真正大事的能力。
伯多禄前后书信的撮要及福传精神,桓老师和王萍二位老师由浅入深、教学有方并结合自身九年来在各地的授课经验和感受,在每节课堂的读经与分享、反省中,为大家生动而鲜活地阐述了一位勇敢而鲁莽的宗徒之长跌宕起伏的信仰之旅,同时结合三部对观福音的主题
同一道理,若不是天主开启我们的心灵,指引我们默观玛利亚,我们无法真正找到她,无法真正明白天主之母玛利亚的奥秘。
虽然如此,正如我们刚才聆听的福音所肯定的,我们的信仰不是注定被隐藏,而是要为人所认识,在社会的不同范围内发出回响,使所有的人都能默观它的美好,并受它的光辉的启发。
借由默观外在世界与自己心念的种种,进而放下“自我”及“我所有”的执着,深远广大的“万物在基督内成为一体”与清澈明净的“自我空虚”,便在其中产生了。
圣奥多内是法国克吕尼隐修院的院长,他曾大力倡导默观的神修,藉以推动隐修生活的改革。这位圣人外在给人的印象是极为严肃简朴,内在则非常良善。他的生活态度作风与当时社会风气成强烈的对比,是个混浊时代的明灯。
教宗鼓励「每个人按照各自的信仰」,实践双重活动:对内,以祈祷和默观聆听天主;对外,亲近他人,花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揽镜自照」。教宗幽默地说:「人类发明了很多新科技。
正如玛窦福音中说的,耶稣邀请我们以默观态度将自己完全交托于天主上智的安排。这样的态度非但不会脱离现实,反倒引导我们明白在粮仓的食物之外哪些东西真正滋养我们。
上主只需撕开一个裂缝,让祂的油膏得以进入,「我们就能以崭新的视野默观这痛苦的现况」。下一步是回溯我们的脚步,正如福音中妇女的作为。教宗解释道,这个举动象征了复活宣报促使生命有所改变。
宇宙是美善的,默观宇宙让我们隐约看到造物主的美善和无穷的仁慈。每个受造物,即使是最短暂的受造物,都是天父抚爱的对象。天主恩赐每个受造物在世界上享有的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