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危机时期,明年的世青日将从简举办幷且也将是网络时代的一项活动,因为青年们已经在网页的墙壁内相遇。这次世青日也将挑战相对主义,将基督放在反省的中心。
接著,教宗向神学家们发出呼吁,说:「在这不断走出自我、与他人相遇的旅程,神学家应当做个怜悯的人,面对许多人受压迫的生活、今日的奴役现象、社会灾难、暴力、战争,以及许多穷人蒙受的莫大不义,神学家要心受触动
天主教徒小林未希首先问道,在一个著重于生产和竞争的社会里,青年能如何与天主相遇?教宗指出,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社会外表高速发展,实则生命力奄奄一息,一切索然无味。
这表示耶稣基督与需要救恩的人相遇,并且祂用「安慰之油及希望之酒」照顾这人的创伤和痛苦。祂是众灵魂和身体的医师,在世上为神圣救恩的临在「做忠信见证的」(默三14)那位。现今该如何具体化这个信息?
愿我们的圣母助佑你们在婚姻生活中促进相遇文化。我们迫切需要以相遇文化来面对当今的问题与难关」。(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不断祈祷,天天进步,与主真正相遇,从而获享更丰富的生命。祈祷的妙义就妙在这里:我们来到井边汲水,就在那里,基督来与每个人相遇。
这个开始与复活了的主的真正相遇,这条她的大马士革之路,推动她开始认真地思考和辨认,并将她带领到不可扭转的良心的判决:“当时我明白,我必须冒“爱”的危险!”
与主的相遇使她惊奇不已,她写道:“我们一旦认识了天主的圣言,我们就没有权利不接受;我们一旦接受了,就没有权利不让它在我们内生活化;祂一旦在我们内生活化,我们就无权据为己有: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属于等待祂的人
一次在街上我与老师相遇,我叫他一声老师,老师惊讶不已:“我现在是牛鬼蛇神,你还敢叫我老师?”改革开放后,老师深知文革时天主教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一次与老师相遇,他问我:“你还有信仰吗?”我说:“有。”
教宗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梵蒂冈新闻网)缺少礼仪,就是「没有基督」的基督信仰,只讲求内在的信仰,而礼仪、圣经和圣事乃是达致与基督相遇的「具体媒介」,基督「透过圣事的标记临在于圣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