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开始与复活了的主的真正相遇,这条她的大马士革之路,推动她开始认真地思考和辨认,并将她带领到不可扭转的良心的判决:“当时我明白,我必须冒“爱”的危险!”
与主的相遇使她惊奇不已,她写道:“我们一旦认识了天主的圣言,我们就没有权利不接受;我们一旦接受了,就没有权利不让它在我们内生活化;祂一旦在我们内生活化,我们就无权据为己有:从那一刻起,我们就属于等待祂的人
一次在街上我与老师相遇,我叫他一声老师,老师惊讶不已:“我现在是牛鬼蛇神,你还敢叫我老师?”改革开放后,老师深知文革时天主教也受到极大的冲击,一次与老师相遇,他问我:“你还有信仰吗?”我说:“有。”
教宗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梵蒂冈新闻网)缺少礼仪,就是「没有基督」的基督信仰,只讲求内在的信仰,而礼仪、圣经和圣事乃是达致与基督相遇的「具体媒介」,基督「透过圣事的标记临在于圣神内」。
因此在耶稣基督内和圣神的相遇、领受、发展是基督徒坚持信仰的根源,也才是信仰的勇气的真正所在。
达戈斯蒂尼(GiulianaD’Agostini)修女向梵蒂冈电台介绍以前的修女们体验耶稣、与耶稣相遇,并密切注意时代的需求。她们独具特色的动力来自感谢天主和促使她们去关怀弟兄的爱。
翻开这本福音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的一段话:福音的喜乐洋溢在所有与耶稣相遇的人的心中和整个生命内。
在我未出生以前我不认识你出生后我们相识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唱歌一起学习我渐渐被你吸引时光飞逝我去寻找我的梦而你却在默默地守候、等待06年我们再次相遇我泪流满面我懂得了你的爱我为我的年少轻狂而忏悔之后我们常以各种方式保持联系感谢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陪伴我在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你的一声呼唤我回到了你的身旁我们吵过
研究这些提问的答案,「使我们作好准备,与造物主相遇」。
纳匝肋善会是一个致力于使徒、爱德和传教工作的平信徒国际善会,1964年在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成立,其宗旨是让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与基督的面容相遇。纳匝肋善会的历史具有两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