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异得以和谐共融的所在,这共融将变得强大和更真实,甚至达到对生命和他人开放的富饶程度」。
印度尼西亚教会是为了信仰间的对话与和谐。年轻的女穆斯林回忆起她参加主教会议「前会议」。
和谐而健康的公民社会更呼唤公益事业!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关注、重视、参与公益事业!我们就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而美好的社会。最后,我预祝本次论坛举办成功!并祝福各位身心健康!谢谢大家!
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自己已是自然中一个和谐的音符,以新的品质融入宇宙之辽阔,自然之伟力之中。 聆听秋雨,就是聆听纯净的音乐,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深沉的和声。如品味一樽酝酿多时的质醇佳酿。
在仁爱传教会的总部,一个跨宗教祷告联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及基督教的神职人员朗读自己的宗教条文,并且一起为和谐的关系祷告。“德兰修女所传讲的宽容之道,为我们打开了共同和谐的道路。”
看到图片上的“教友一家”,我感受到教友家庭的温馨与和谐。应该说,朋友的信仰入门受家庭影响颇大。
民乐融入弥撒曲同样和谐、动听,别有一番滋味。接着,张神父讲解了演奏会的主题《天主教音乐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历史及意义》。张神父说,全世界的真善美都是一样的。
1923年夏,厄玛奴尔‧罗弼雅神父听到从中国神慰院到他所在的修院拜访的汪院长(DomLouisBrun)的讲话,有关中国修院的介绍,并强调在传道区建立默观修院的迫切需要。
它基本上是一个隐修的默观团体。生活的中心是每日的弥撒,以及个人每天一小时的朝拜圣体。团体深受加尔默罗(Carmel)灵修的影响,寻找在生活中和天主的结合。
3月13日当天,在人民之母堂参加弥撒的信友,通过大屏幕观看了巴霍弗洛雷斯社区电台对这位贫民窟教宗的视频采访。访谈中向教宗提出的12个问题,涉及教会在边缘人群中的具体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