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在外地,没能赶回去参加他老人家的葬礼,听我姐姐说,张伯伯死得很安详。安葬那天,全村的人都来为他送行,葬礼很隆重。
当问及正在打扫堂里卫生年近六十的邓付姣老教友对本次活动的感想时,她说:“为了拯救人类,耶稣圣婴降到人世,又服从至死,并死在十字架上,我们做这点事算得了什么?”说着,眼泪充满了眼眶。
继之以痛苦五端,内容为耶稣山园祈祷、耶稣受鞭笞之苦、受茨冠之苦辱、负十字架陟山受死、被钉十字架上而死。
然而,十字架使小圣女心满意足:我们的主痛苦地死在十字架上,然而这个爱的死亡美丽无比。
在天国的路程中充满诱惑和挑战,每个人的生命既痛苦又漫长,即便是已决心遵从父的旨意,以自己的死来为世人赎罪的耶稣基督,在预见变为现实的瞬间,在被钉十字架、当痛苦与死亡接踵而来的时刻,也说出我的天主,我的天主
我自《每日弥撒经书》时代(1963-1970年),就记得亡者弥撒的读经:死在主怀中的人,是有福的,圣神说……他们的功劳,永远不离开他们。(默14:13)愿天主酬报他们。
其实,我们常常也会相似这个恶仆,仁慈天父将我们从必受惩罚而丧失灵魂的处境中,以他的苦难圣死、流血牺牲为代价,清偿、赦免、弥补了我们该死的罪债,并把我们从丧亡中救出之后,我们却常常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伴的缺失
对天主父临在的这一坚定信念不仅来自信德,两千年前天主子死在十字架上而后复活的历史也是天主爱人类的明显标记。教宗承认,令人可能对天主的全能产生怀疑的正是十字架。
新真福是个记者,已婚,是7个孩子的父亲,在纳粹当政时期救了许多犹太人,最后死在德国集中营。教宗也向当天参与弥撒和念三钟经活动的哈雷戴维森摩托车运动的欧洲各国人士致意。
因为他死过,也复活了,他懂得生命的意义以及死后的事儿。只有从死亡中复活的人才会讲解死后的事儿,否则,那些没有死亡和复活经验的人,单单谈论死后的事儿,应该是空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