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桩的爱心奉献行动让人感动不已:一些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也走到了献仪箱前;在内地上下分离的神长教友忘记过去,携手奉献,合力赈灾。
田老师是我没有见过面的网上书法入门老师,对我走上书法学习之路影响很大,我想写点文字,纪念这位我从心里尊敬的老生生。我的家庭祖辈,大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
鳌江“仁爱之家”敬老院是由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友安姐妹创办的,至今已有9年了,目前这里住着30位残、弱,和无家可归者。
欧洲每一个地方都成立社会服务中心,为社会服务。我们中国也开展起来了,河北的“进德公益”太原的“爱心互动”。六合村的副本堂薄神父说:“爱心互动”施舍的是爱,世上其它东西越施越少,只有天主的爱越施越多。
2015年7月1日,张老结束了在台66年孑然一身的茕茕孤旅,安息主怀。在第二展柜展示的是张老退役加入天主教会后,认养儿童一览表、在全国各地成立图书室一览表及各国受助孤儿为表感谢给张老寄来的照片。
在首位立陶宛耶稣会士卢安德神父抵达印度的400周年之际,教宗良十四世在写给费劳枢机的电函中祈愿,卢安德神父的见证能“在我们的时代激励人们秉持同样的耐心和明智去回应福传使命”。
后来在大王村葛菊蕊老人的带动下,薛福成夫妇又给梁集敬老院和安陵敬老院的老人们做鞋,做被褥,拆洗被褥等。薛福成夫妇自己种棉花,自己买布,做成被褥之后,亲自给这些老人们送过去。
因为之前我们在桥底下去收养流浪老人时,数次被拒绝了,理由是在外面自由。他毫不介意,笑眯眯地坚示:我不走了!我要有个家。我顺便问了一句:对了,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在弥撒讲道中,藉着当天的福音,本堂王健神父重申老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他说:老人们的生活阅历,奠定了他们的信德基础,虽然经过岁月了的洗礼,但是他们对天主依然怀着无比的信赖,藉着老人们的祈祷和生活的榜样增加我们的信德
为了更好地照顾修女的安老需要,修会正在兴建为年长修女而设的新会院,目前已完成外部工程,将于今年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