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犹太人自然有他们对“天主的画像”和“期望”;天主的画像和期望,既建立在民族传统上对天主的了解,也是基于当时社会环境而使人对天主的期待。几乎没有个人或团体会将天主“画”成软弱、贫穷无能的小婴孩。
这种思想阐明,它注重的并非提供帮助及改革,而是造成大动荡,期望从动荡中涌现出一个新世界。本笃十六世对此评论说:基督信仰被用来做这个革命运动的发动机,将信仰变成一股政治力量。
肖泽江主教对以上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提出了方向,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让与会的人不但感受到了肖主教在教区管理上尽心竭力,不仅有忧虑更有期望,更感受到了教区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我原谅她曾说过不需要我、生我是一个错误、我不是她期望的孩子,这一切我都原谅她。我原谅我的父亲,我原谅他不肯抚养我、对我缺乏爱、不关注、对我没有感情。我原谅我的父亲,我原谅他不陪伴我。
近日我仔细阅读《谁能明白我的心意》,心里感慨、有愧、难过,十分同情主,体贴主的心意,以儿女之心期望分担他的一点痛苦,听主的劝导,身体力行,不再让主那么忧伤、焦急。
他又说:「枢机阁下是否真的期望司铎会在很多教友深切关心的非常事情上保持沉默吗?」
给天主留些空间一语惊醒梦中人,很多事不是我们努力就一定会有我们所期望的结果。人不是万能的,而天主是。
不可否认,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甚至重伤了许多教友们的心,辜负了他们的满心期望。但事实已经发生,我们更需要在这些问题中寻找解决的方法,重塑教会的良好形象,挽救更多受伤的心灵。
想了很久,用下面的文字把自己曾经拥有的心情串起来,与大家分享,期望能够发挥一些作用。
耶稣爱我们,甚至当我们令他失望,或者,达不到他对我们的期望时,他也永远爱我们,而且,永远不会延迟以他的仁慈来拥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