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暂且放下这个话题,试问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诗人(诗人可谓最热衷于追求美的人):是威廉∙莎士比亚,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还是乔治∙戈登∙拜伦?
他们懂得放下自己的担忧,关心他人。为此,教宗呼吁说:“亲爱的弟兄姊妹,我认为,恢复谦恭这个人品美德和公民品德,能为改善家庭、团体和城市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帮助。
他们有坚强的毅力,无论怎样都会克服困难,放下自己手中的家务骑自行车或步行奔赴每一聚会点。
轻轻放下怀中的孩子,随着院长,来到了特教一班。这里容纳着30多个4至8岁的残疾儿童,看见有客人来,孩子们个个激动得涨红了脸,又是招手,又是让座。院长亲切地问:“今天中午吃的什么?”
当你放下自我,追随基督,不求回报的时候,天主会在适当的时候,以不同的形式,赐给你更为丰厚的偿报。参与圣诞子夜弥撒的教内外朋友很多,有些人为了座位的事发生了一些抱怨,我就与她们轻声解释,要相互体谅。
遗憾的是在魔鬼蛇的花言巧语之下,厄娃丧失了对天主的基本信任,她开始运用理智去分析了,殊不知人的理智可以胜过弱于自己的人,但却远非魔鬼的对手,在魔鬼的狡猾面前,人的理智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当厄娃放下对天主的绝对信任用自己的脑子琢磨起魔鬼蛇的话的那一刹那
藉贞洁生活,他们以基督纯洁的爱居心,并向世人宣报祂是父独生子,与父为一者(参若十30;十四11);借着效法基督的贫穷,他们宣报祂是子,一切受之于父,并以爱还爱地将一切归还父(参若十七7,10);放下私人的自由而接受基督对父的服从
当我们放下心中的执念,不再执着于自己定义的“天主”,愿意接受那位真实地走向十字架、又从死里复活的主时,我们的心就会重新“看见”。那时,我们才会真正明白,祂从未离开。
在教会历史上,无数圣人因着对使命的热忱,甘愿舍弃一切,为主作证:圣方济各放下财富走向贫苦人群,圣女小德兰在隐修院中燃烧爱火。今天,天主的召唤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
现今在基督徒的城镇和村庄,每当中午十二点教堂钟声仍然响起,呼唤人无论在任何境遇,都放下手中的活计,驻足净心、口诵心想、热心祈祷。亲爱的你,在如今这忙碌紧凑的生活节奏中,可有念三钟经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