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小街上简朴的西安河教堂坐下来倾听他们的见证,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位新领洗的教友,诉说了她哭与笑的故事。
这样的教友多来自冷淡的教友家庭,他们领洗后缺乏应有的学习和陶成,也未受过必要的引领和信仰教育,仅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友,不知自己在领洗后作为基督徒的尊高地位,以致在恭敬天主中往往是被动行事。
韩双秀不仅是行动上彰显了爱的真理,还常给老人讲一些教会的道理,老人感动地对韩双秀说:我要领洗,等我升了天堂后,我先记得你。韩双秀的善举感动了全村的人,村干部、村支书的弟媳都因她的善举被感动而领洗入教。
领洗后,我又去了他借住的房子,把领洗时和他的合影照给他,他那天很高兴,送了我一本中英文《四福音》和一串精美的念珠,我非常喜欢那串念珠,至尽还小心翼翼的保存着,在念玫瑰经时,还有点舍不得用呢!
这是百年一遇的盛事,公元2003年1月15日或2月11日,欣逢徐光启领洗奉教四百周年,值得我们中华广大教友隆重纪念,以志盛典。我们不拟复述他在学术上的旷世功绩,但应效法他虔诚敬主,善守教规的模范德表。
开始我们忽略了福传,每年领洗的新教友少之又少。根据堂区现状,我们应当先把教会活跃起来,积极组织教友举办了要理知识竞赛、读经比赛、圣歌联唱、宗教联欢晚会等活动。
2004年圣诞节我领洗后,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心情一下好了起来,无论遇到多大的事也不惊慌,而且办事也很顺利,每天在家读经、抄经、唱圣歌、活的也充实了,感觉到天主时刻在助佑我,使我快乐起来。
这里有一张近8年半全堂区领洗人数记录表:2002年97人,2003年249人,2004年291人,2005年387人,2006年488人,2007年580人,2008年由于强调新教友质量有345人,2009
90年我女儿回老家探亲时,还是在这座教堂参加青少年暑期要理班后领洗的呢!平时这里没有神父,平时的信仰生活由一位会长负责,在佛教而闻名的普陀山脚下,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坚守着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
父亲固执多年一直不领洗,但他经过母亲多年的耐心引导,终于在年前由神父给他领了洗,并行了坚振。现在我们家共有9个教友,可以称为教友之家了。其实我们家不管是领洗没有领洗,都相信天主,都支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