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换作我们,还能像他们那样在内心如此脆弱的情况下,给别人留下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印象吗?我们敬佩还来不及,怎会笑话他们?
妇女提出请求:“我能对他说几句话吗,我一听声音就知道他是不是我儿子!”我们将电话调至免提,放到男子面前,他呆滞的双眼没有一丝生气,胸前的衣襟已被口水浸透了。
若是我们发现某人特别是神长的“短处”,只是闷在心中,不就成了“见死不救”吗?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行为也是要不得的!另一方面,若是添枝加叶地大肆宣传,那就更不好。
灵薄狱还有吗?爱的心神父:在我们的信经里提到过这个灵薄狱,古文的信经里“我信其下地狱”,其中的“地狱”指的就是灵薄狱,在耶稣被埋葬的那三天,就是去灵薄狱。
我们看圣人不搞特殊和例外的精神和风格,若是在自己的信仰中再找借口理由,推卸责任,冷淡懈怠,不积极主动参加教会的各项礼仪活动等,看看自己的脸红吗?不害羞吗?
如果她真是一个乞丐,那我们不就错过了一个救助穷人的机会吗?
我们希望得到天主的救恩,却不愿跟随天主的教导,这样能体会到信仰的喜乐吗?就好像一个学生,只在学校报名,而不愿意去上课学习,他能取得好成绩吗?
因此,我们能询问自己是否在这座桥上前行:我会为处在困境中的人担忧吗?我懂得为受苦人哭泣吗?我是否为那些没人理会的人祈祷?我会帮助那无力偿还的人吗?”
教宗接见耶稣会社会正义与生态秘书处(梵蒂冈新闻网)「社会使徒工作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吗?是的,但首先要推动进程并激励希望。」
按照这一切我们能自问:我撒播善吗?我只担心为我收集,还是也为他人撒播种子?我把福音的种子撒在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自由时间中吗?我没有勇气,或者犹如耶稣继续撒种,即使我们没有看到立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