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笃会士以“谦卑”和“顺从”为根本精神原则的团契性修道实践,正是中世纪基督教信仰之“忏悔”与“效法基督”的完美典范。
2011年,斐理伯神父的母亲因癌症去世,其父亲埃德蒙便开始考虑修道圣召。
吴仕珍主教1921年1月19日生于江西临川一个世代教友家庭,少年时即进入江西余江教区文珊修道院修道,1949年11月晋铎,1987年10月晋牧。
并感谢所有在修道路上关心他、支持他的神长、师长、亲友恩人们,新铎表示:“你们都是我未来铎职生涯的动力,从你们身上我看到天主爱的标记,是你们的爱和慷慨成就今日的我,我的祈祷和服务就是对所有人的敬意。”
如果你戴眼镜,应该致谢中世纪的意大利比萨的修道院会士真福乔丹(BlessedJordanofPisa)。
在各教区和不同修会团体的修道院中学习神学和哲学的修生人数为115,480名,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9%。
排在队伍最后的是该修道院里最贫穷的一位神父,他从来没有读过那个时代的充满智慧的著作。他的父母都是普通人,在附近的一个马戏团里工作,他们教给他的全部东西就是向空中抛球以及其他一些杂耍。
她一直劝导我们上海的修生,要好好修道。如今回忆起来,一切恍若就在眼前。望主赐伊永安,而以永光照之!南方伯铎主教回忆起他1982-1986年在佘山修院读书时,王琳医生是如何关心他们这批大龄修道人。
(答广西的一位林姐妹:我唯一的儿子想修道,我和爱人都舍不得。教会有这方面的号召吗?我们有意将他留在身边是犯罪吗?)答:教友夫妇,相互间以及对于自己的子女和家庭其它成员,是圣宠的合作者和信德的见证人。
在武雷强神父修道的十五年里,经历了许多痛苦和挑战。在菲律宾,经历了语言交流的困难,饮食习惯适应的困难。第一次回家探亲,他的奶奶去世,2017年4月8日,是他晋六品执事的一天,也是他母亲去世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