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是人的本性,可作为天主教教友,该怎样爱自己呢?
人生最大的成功在于恒心依恃天主,人生最大的失败则是过分仗恃自己。耶稣是主,他的一生就是恒心依恃天父的完美具体的表现。耶稣十二岁时与父母去圣殿祈祷,是他依恃天父的开始:“你们为什么要找我呢?
教宗继续说,教会的典型病症是自我封闭,只顾自己,只依赖自己。教宗谈的自恋引向世俗精神和过于世故的教权主义,而无法体验宣讲福音的愉快和喜悦。
(申八:14-18)再者,这愚笨的富翁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除了肉身还有精神,如印度德肋撒姆姆说的,精神是贫乏的。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好了歌》极深刻地道出了人生的空虚。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愁聚无多,等到多时眼闭了。
教宗表示,藉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我们充分认识到基督的奥迹,祂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却使自己空虚,与人相似;祂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6-8)。
这通常是现实的一个召叫:在生命之路上奔走必须剥离那些“多余的”,因为活得好不是说被无用的事情充斥,而是让自己从无用的事上释放出来,以便能在自己身上深挖并接纳那真正走向天主的重要的事情。
好多教友都像前一位车夫那样,不论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通常都不去想如何克服,不想解决的办法,而把自己应当做的或应当尽的责任全都推给天主,好像天主就是奇妙无穷的魔术师,理当成为自己得心应手有求必得的服务员。
所以我们说为什么人会看不见自己的罪,因为当我们的眼睛开始盯着别人的时候,我们就看不见自己。中国人有句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孔子“之乎者也”了大半天,就是说:你要将你的心志凝聚为一,不仅用耳朵去听而要用心灵去体验;不仅用你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而且要服从“气”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