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感谢神长教友们的看望和关心,表示会积极喜乐地过好晚年生活。
(详细内容)●4月28日,湖南省天主教“两会”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活动。(详细内容)●5月1日,汕尾市天主教界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
伴随着西堂德理格合唱团的悠扬歌声,教友们翘首以盼点灯时刻,感受着“天主与我们同在”;点亮堂区的圣诞树,将达味之星照耀到每一位教友的心中。(原载:北京西堂)
教宗提出慈悲必备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对罪过的羞愧感;另一种是心胸宽大。 教宗首先解释第一种态度,人必须明认自己是罪人。悔改时,天主的审判变成慈悲和宽恕,但人必须为罪过感到羞愧。
这些话感动了所有参与弥撒的教友,也感动了冯神父。弥撒结束后,冯神父给我们介绍了绍兴八字桥教堂的历史,了解到八字桥天主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但跟随主的教友却不多。
信仰赋予人们尊严感和价值感,而这感受并不取决於他们所赚取或拥有的一切。信仰、家庭和团体唇齿相依,一损俱损」。
这种不便感源自人们对「陌生事物」固有的恐惧,「加深这恐惧的创伤包括经济危机、当地团体缺乏准备、在紧急危难下有许多措施并不适宜」。透过个人的相遇和互相认识,这种不便感必能得到克服。
即使人出於自己的羞愧感犯下重罪、反对天主,他仍然是天主的子女,因为天主从不否认祂的子女。教宗也强调,新人的重生要求因罪恶而败坏的人化为灰尘。
斯帕达罗神父提出的七大要素分别是:一、教育意味著帮助人融入团体;二、接纳并赞扬差异;三、应对人类学方面的变化;四、焦虑感是教育的动力;五、接受提问的教育学;六、不可忽视人们的限度;七、活出世代之间和家庭的生命力
故事二;有一次,我和一位大学生探讨信仰问题时,他略带鄙夷地说:“你们天主教的教义实质上是‘罪感文化’吧!”从上述两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当今时代的人,无论是教友或教外人,普遍存在着对罪恶问题的淡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