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每日以千万种方式挑战我们,呈现各种面貌,反映在受苦、边缘化、压迫、暴力、酷刑和监禁、战争、自由与尊严受到剥夺、无知与文盲、医疗急需和工作短缺、人口贩运和奴役制度、流亡、赤贫以及被迫移民等等。
时滇省教友多为川人,盖因教难被迫出走也。此辈教友大抵流寓滇北,今盐津县龙溪之邓姓,大关县城凤山之唐姓,田坝头之盛姓、袁姓,迄今犹保存信仰。滇省天主教徒之会所,当推上述三处为最古。
父亲就是在他们逃难这段时间出生的。祖父从越南回到中国后,先躲在云南边陲,直到相对安全了,才回到上海,后到天津,最终回到北京。
哪怕是被西默盎预言说要有一把利剑刺透你的心灵(路2:35),哪怕是被迫度逃亡的生活(玛2:14),哪怕是在十字架下,悲惨地看着自己的爱子死去(若19:26-27)。
“我老了,你们还惦记着”梁文洁大妈,是一位老贞女,文革中被迫嫁一外教人,现84岁的她患严重的心脏病,孤苦一人住一间破平房,爱心小组看见老人寒酸的样子,十分难过,决定每月补助老人100元钱,老人激动地说:
1944年2月3日,日军强占了永平主教府,刘世杰主教也被日军掳走关押在潍县集中营,苏百勤与修士们遭到了日军的拘禁,性命一度处于生死边缘,他与众修士们在全心依赖天主的祈祷中度过了劫难,随后小修院与教区公署被迫迁往了唐山乔屯天主堂
这些策略支撑着佩卡尔德所称的“富裕的城市”(CornucopiaCity),在这样的城市里一切的规划都不是为了持久打算,因此消费者都被迫定期地购买新产品。
如果一个家庭被迫要在为解决三餐或得到医疗照顾作选择,那么,我们要以人类尊严之名发声,每一个人都应赋有这两种权利。此外,要如何消除充斥着劳动界的伦理乱象呢?
在抗日援朝的交战之际,了凡先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大败日本兵;但他遭奸人陷害,被迫停职返乡。明熹宗天启年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朝庭追敍了凡征讨日本海盗的功绩,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的官职。
监狱外,还有大片土地,被关押者每天都被迫从事烧窑、植树、种菜等劳动。犯人待遇差别很大,充满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