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教宗指出,圣人们指引现世人们如何过福音的生活,他们是福音的生动写照并为世人指引道路。因为成圣可以给每个人带来宁静和乐观,让人们响应天主的召叫。
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好多政府、商业、企事业单位搞庆典,都是想办法如何节俭,把活动办的既喜庆又热闹,既起到相应效果又避免铺张浪费,而我们教会庆典越来越追求档次奢华,实在不妥。难道我们的教会真得很有钱吗?
会议期间,社会学家戴维森说,天主教青年如何分辨信仰与制度,他们认同并且尊重自己的信仰,但对制度便不那么认同。
该如何安慰他们?没有言语能够表达。想想看,失去配偶的人被称为寡妇或鳏夫。失去父母的孩子被称为孤儿。至少有词语来形容。但失去孩子的父母,却没有词语可以形容了。痛苦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无从形容。
圣事和弥撒虽然是公共的敬神礼仪,有很多人参加。不过,圣事的施行对象为某些特定的个人,而非全体,而且有的圣事只能领一次。弥撒祭礼则是为全体教友而举行的。团体祈祷一特别敬礼、游行、朝圣、公共祈祷等。
教宗表示,这正是发生在圣保禄身上的事:「圣神教训保禄,也使他想起救恩的讯息」;正是圣神赐给他坚定的心: 「藉着这个例子,我们今天可以扪心自问:我的心状态如何呢?
要是我们迷失方向或不知道如何回应爱,对做牧人不知如何回应,或不能肯定即使在生命最恶劣的时刻,上主决不遗弃我们做孤儿,那么,上主会说:‘跟随我吧!’这就是我们的坚定信念。
如何负责?就如教宗从韩国返程途中所说的:应该阻止这些人。如何阻止呢?国际社会应该想办法,不能假装没事。
或许他忘记了如何抚摸孩童,如何安慰祖母。在他的理论、他的想法和他担任管理职务的生活中──也许他是法利塞人的顾问──,他忘记了生活中最基本的动作,这些在我们出生后从我们的双亲那里得到的最初的动作。
应该自问:我的态度如何?是以弟兄、父亲、母亲和姐妹的态度,促进他们成长呢,还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认为他们自会成长,我只顾自己的生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