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仰的正面「响应」标明了我们与上主光芒四射的友谊故事开始,这友谊充满了我们的人生,也使我们整个人生意义得以圆满。但天主不因我们接受祂不求回报的爱就满足。
两届晚会均由李山主教联合京津冀三地教会倡议发起,并得到了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的大力支持及各地神长教友的响应。
也就是说,我们受召唤,以我在2018年世界移民与难民日文告中所提及的四个动词:接纳、保护、发展和融入,去响应这场牧灵挑战;除此之外,我希望还能再多加入另外六组动词,而每组动词彼此之间,附带有因果相连的关系
及响应:他真的复活了!东方基督徒喜欢以这对话,作为复活期五十天,直至五旬节的互相问候。事实上,复活期五十天,代表漫长无尽的欢乐。复活期以五旬节为高峰,正如基督的复活,以圣神的倾注,达致高峰。
2000年,教会响应教宗保禄二世禧年朝圣活动。当时,圣心山属于胡庄堂区的下属堂口。胡庄堂区的本堂张寿勇神父、刘学兵神父带领九个堂口的教友,并邀请袁广义神父、任佃强神父、梁基业神父同去圣心山朝圣。
我藉此机会感谢所有传教士,他们响应基督的召唤,抛下一切,离乡背井,把福音的喜讯带给尚未有人接受或已略有所闻的地方。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接纳这建议,并视为一渴望,要全面地响应一个普世教会和地方教会的需求。[8]《天主教教理》是在天主教全体主教的共同努力之下而编辑成的,这本书确确实实表现出我们所称的信德交响曲。
为了响应教宗的呼吁,而且一月十八日(周三)又是我们教会所定的「基督徒合一周」的开始,所以我再次跟各位分享《主内真生命》里「基督徒合一」这个话题,因为「和平」这个话题是跟「基督徒合一」和我们的灵修有密切的关系
时值黎君一至亲身患绝症,黎君感于世事,偕夫人响应恩师号召,无私奉献巨款,成就三厂翻建新堂。就在新堂落成不久,该至亲竟起死回生,奇迹康复。黎氏一门深感母恩浩荡,全家受洗奉教,并记录在三厂圣母堂的历史中。
在全球各个本地教会都响应梵二的号召开始本地化后,我们又拿什么,该怎么实现本地化,好使基督信仰不再是舶来品,而是能够扎根在神州大地的,适合我们和属于我们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