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伯多禄大殿如此雄壮广阔,您为什么不让至少30个人参礼,让人看见子民?不会有危险的。』我当时想:『这个人脑子装的是什么,告诉我这些?』
愿我们学会经由那段上坡路、那难走的小径,那费劲的路程,抵达那能看见新景色的地方,拥有更辽阔的视野。」接著,教宗提及圣方济各和圣人在临终前撰写的《万物颂》。这篇祷词留给我们重要的教导。
相反地,与人们相聚,「看见一个个带著自身经历的人,真是美好」。虽然彼此之间保持距离,「却始终感到互相亲近」。「谢谢你们亲临现场、谢谢你们的来访。请你们把教宗的讯息带给众人。
作为门徒,看见耶稣指着这些饥肠辘辘的百姓,要求说:『你们给他们吃的吧!』包括泽纳里枢机在内的众人,第一个自发性的反应是:如何帮助所有这些百姓充饥,如何找到药物,如何找到冬天御寒的被毯和衣物」。
在这以前上主记得一些他的作为:“瞎子看见......癞病人得了洁净......穷苦人得了喜讯”(玛11:5),他启示了意义,说它们是天主在世上行动的标记。
第一种:满眼老是痛苦,只看见十字架,却看不到复活,自己已经很痛苦了,那么,大家一起痛苦好了,不能懂十字架上牺牲——爱的伟大。
外教人看见我们公教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和世俗同流合污,他们高兴极了。家庭中真正能守规敬主、和乐美满的,真是少极了。更有一些人可说是全无信德,见我立的谦逊德行榜样和圣母的忠贞圣洁,不当做一回事。
坐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我得极不情愿地让座,我怕会在车上有我曾经的听众说:“你是天主教徒,你要爱别人,给别人让座。”尽管如此,我依然羞愧,因为我做这些是因着面子,不是因着爱。
当我走出教堂大门,看见教友们沉浸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时,我惊叹!教堂不就是我要找的家吗?耶稣不就是我心灵的归宿吗?到这来我一定不会感到孤独寂寞的。从此,十字架的标记在我的心灵上打上了烙印。
以至于有的修女,都不敢回头再看,深怕让孩子们看见自己泪水涟涟的模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