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4;8)高神父说,我们与天主的关系是爱与被爱的关系;我们爱主爱人及工作、生活的动力全寄于被爱的经验中,全在天主的爱内,因着天主之爱而获得无穷的能量;我们的圣召就是活出爱。
教宗继续说,人是一个行走的受造物,需要不断地走出去:从离开母亲的子宫,到走出一个年龄段而进入另一个年龄段;从走出父母的家,直到离开现世的生命。
为了找到耶稣,需要设置一条不同的路径,即耶稣的道路,谦卑之爱的道路。对我们而言同样如此。像经师那样只知道耶稣出生的地方是不够的,还需要去祂那里。像黑落德那样只知道耶稣出生是不够的,还需要与祂相遇。
教会并没有提供技术上的解决办法——正如《在真理中的爱德》所指出的,教会有责任用真理之光和耶稣基督之爱的热情照耀人类历史”。
谈到基督之爱时,我们无法以言语表达。他是如此降卑自己,毫无抗拒地承受每件事——无数人对他的冒犯、亵渎和冷漠——即使只是为了不让任何人失去聆听他伤口之内心跳的机会。
“圣人具有完整的形象,他们生活在对人类和基督徒的热情之中,充满著对超性生命的渴望,如饥似渴地追求正义、天主之爱和对弟兄姐妹的关怀。”
(2)我们的社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极端个人主义带来的危机,使家庭成员之间变得像孤岛,加上现今的急促生活节奏、压力、社会和劳工的架构、自恋、对空闲时间的沉迷、对财务状况的不稳、对生命尊严的挑战等,以上都是
而我们蒙召与祂合作,首先便是要以感恩祭为我们生命的中心”;其次是要勤领圣事,特别是忏悔圣事;再者是要祈祷、默想天主圣言、行爱德、使我们能愈加相似于“慈悲天父”的那颗心(参阅:梵二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
一路上还有领队神父、修女的不断询问与关心,团队中两位医生的时刻嘱咐,上海的姐妹送她不忌口的食物,同室姐妹的悉心照顾、为她拎包等等,那一幕幕已经不仅仅是心灵的感触,更是一种生命的感动,并使人真正懂得了朝圣的意义
历时一天的爱心活动结束,由于四处辗转、劳顿不休,有些年迈的阿姨出现头晕、呕吐等晕车反应,但是她们说,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她们要以印度德兰修女为楷模,把爱献给最需要的人,矢志不渝为爱奔波、为爱行走,以自己热切的爱德光荣在天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