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的五府营堂区本堂孟同宝神父以职业的敏锐感,详尽地教会训导为福传下了定义:即福传的对象有两种人:一种是教会内冷淡的人;另一种是教外人,纠正了人们在福传过程中只注重向教外人宣讲而忽略了身边的徘徊信仰边缘的人士的错误倾向;修院毕业后一直工作在福传第一线的薛庆修士以激情昂扬幽默风趣的演讲展现了他
小时候,富足可能只需要一块糖;长大后,富足可能是一所好学校;毕业后,富足可能是一份好的工作;再后来……拥有更多却似乎再也感觉不到富足,原来,生命最大的满足是心灵的富足及灵魂深处的平安
修女毕业班代表袁柳艳修女在发言中说,通过在西安这几年的学习,使自己成长了很多,不管在知识方面还是在灵修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自己感到非常满意,感谢修院为修女神学培育所提供的平台,希望陕西修院越办越好。
吕宏伟初中毕业后,想去修院修道,神父和主教都已经给开具了证明,但因为家庭阻力太大,只是到西安小修院负责了一段时间的后勤工作,受一位正在学医的修女影响,就到陕西中医学院就读大专。
1939年哲学毕业后回到教区,在威县赵庄小修院教书一年。1940年献县大修院搬迁到景县,秋后入景县若石学院读神学。当时因日本入侵,陈修士从广平高曲老家到景县或河间,经常是徒步而行。
在北京若瑟小学(今长辛店小学)入读,1937年转到光华附小,中学在光华女中就读,一直到1945年高中毕业考上辅仁大学,1949年7月从辅大毕业。
初中毕业后入了神学院;1995年从沈阳神学院毕业圣了神父。对于儿子是怎么样成为了神父这个话题,周姨笑着讲述起袁神父小时候的事情。天主的拣选,不是人的肉眼可以看出来的。
将德兰改为德来,语出《论语·季氏篇》修文德,以来之,并以此句为修会的标志,其意为修炼文才圣德以使人来归,标示着传教的方式与志向,不只使人加入修道行列,更意味着使人加入基督羊栈之意愿。
记得刚进入实习期,即将毕业的那段时间,苦寻就业单位的场景,历历在目,好在我不是一个人走,有主的陪伴,即使累也不孤单。现在的事业,已不再是初期的低谷了,仰赖天父的大爱,一切都在他所安排的轨道上。
因为大多数的老师都是非常关心学生的,学生毕业以后的成长以及他所遭遇的各种事情,老师其实都是很关心的。我们做老师的人都会替学生写介绍信,帮他们找工作,这不是应尽的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