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昙花般短暂一现;世人对名、利、财的执着比苍耳子更黏人……这一切,都启发我“从主之道”:把握当下,以免错过今天的蓝星花;寻找对治焦躁的熏衣草;而跟随基督所需的恒心,比种藤萝还长远……更透露了“生命本真”的消息:走出烦恼火宅
18时整,身穿白色长袍、脚踩红色平底皮鞋的本笃十六世从观众席后方走出,人们围在通道栏杆两侧争相观看、拍照,面对人们的热情,教宗微笑着招手回应,他还停下脚步亲吻了一个小姑娘的额头。
初来乍到的我举目无亲人地两生,每日只有在孤单中寂寞度日,为了释放心灵的空虚,每次下班回到宿舍我都要在自己租住的楼顶上透透风,看看忙碌穿梭的人群。
这三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员们认认真真地省察自己是否属于耶稣,是否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基督徒。
打开天主教会在中国福传的历史画卷,我们不难看出,从利玛窦神父走进中国大门,到民国初期的雷鸣远神父等,这些传教士为了福音的传播,远渡重洋、跋山涉水,远离故土家园来到华夏,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1982年开始发表第一首诗,从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至今没有什么大作问世,不过仍有一个文学的梦想在飞翔,渴望用自己的笔,抒发心中的太阳,寻觅世间的真情。记得,女儿过17岁生日的时候,我打算送她一件礼物。
记:这个村里有人走出去过吗?徐:有,他们中有些人一到过年过节会回老家探探亲。记:有没有麻风病人在这里治愈,出去后便不再回来?徐:据我所知,好像没有。记:为什么一定要回来?
我们也蒙召自谦自卑,空虚自己,像十字架上的主耶稣那样。若不然,我们将丝毫不能理解基督的人文主义;我们的言谈或许精彩、博学、文雅,却不是信德的言论,而是空洞的响声。
这位挤在人群中的妇人在耶稣往会堂长雅依洛家里走去时,偷偷摸了耶稣的衣裳,为使自己获得痊癒。拥有这样的信德的,还有那位恳求耶稣为其仆人治病的百夫长。教宗说:这是坚强、勇敢、引人前进、敞开心灵的信德。
倘若我们以为自己比别人都好,很少犯罪,或者我们使教会成为一个海关,而非每个人都有一席之地的父亲的家,这时,慈悲就更令我们反感。耶稣则不同,祂前去解救陌生人,医治病患的创伤,使每个人重新融入天主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