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个物质主义的时代,商人利用圣诞节来赚钱。而人们特别是小孩子,想起圣诞节多会想起“收礼物”。但圣经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如果我们送礼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示爱心关怀,那是很好的,应该多多地送礼物。
但可惜的是,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西方至上主义者上演了一幕幕灭绝或破坏其他文明的悲剧。 叶小文主张,“美美与共”应求同存异。
如果你的财政经常出现超支的问题,那你就要脚踩消费的刹车板,减少你的支出,并调整你的预算。如果你对自己的体型不满意,就要多锻炼,锻炼能使你健美,更重要的是,会使你的自我感觉更好。
总之,必须走出纯消费的逻辑,推展既尊重造化秩序、也能满足众人基本需要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
种种新的意识型态──其中漫布着个人利己主义,自我本位主义,以及物质消费主义,削弱了社会的结合力,却注入了那种「随时可丢弃」的思考模式,导引我们去侮辱和遗弃那些最软弱和被认为是「无用的」人。
此外,教宗强烈谴责反犹太主义:否认犹太人遭浩劫,真是发疯了。他表示:除非承认自己的希伯来根基,否则,就无法做真正的基督信徒。基督信徒与犹太教徒的对话是一项挑战,一个烫手的山芋。可是,能彼此做兄弟。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具体的基督变成这种绵软的宗教,走上诺斯底主义的道路。基督是具体的,因为基督徒的身份是具体的,正如我们在真福八端所读到的那样。这种情况背後有绊脚石,这个基督徒身份令人反感。
教宗说:这个教区的教会团体因着亚西西的圣方济各的光辉见证而变得富饶,但愿她继续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知道教导人战胜纯物质主义的逻辑思维。
如果说我们的教会是罪人的教会,那么纯洁天真的孩子将是我们逃脱天主义怒和邀得天主祝福的天使。所以要把小孩子领到耶稣前,请耶稣抚摸祝福他们。同时,我们更应该重新找回我们原来拥有的小孩特征。
信仰不是拉帮结派搞团体主义,也不是大树下面好乘凉,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按照各自的圣召去身体力行我很佩服那些老教友,他们不上网,也不懂得高科技传媒带来的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不认识一拨又一拨快速成名的影视明星和慈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