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论述基督徒的希望,阐述天主的父亲身分是我们希望的泉源。教宗强调,基督信仰的真正革命在於称天主为父亲。
教宗说:「大圣若瑟以他的静默邀请我们为道成肉身的天主圣言、为耶稣腾出空间。」教宗阐明,「大圣若瑟的静默不同于失语症状」。相反地,那是「侧耳静听」的静默,是「辛勤劳作」的静默,是「活出伟大内心」的静默。
(梵蒂冈电台讯)《天主的名字是慈悲》一书自元月12日起在世界各地的书局开始贩售。这本书是熟悉梵蒂冈事务的意大利记者托尔涅利(AndreaTornielli)与教宗访谈的果实,论及慈悲禧年的核心主题。
因此,圣经传统将判官描绘为敬畏天主、忠实可靠、没有偏见、廉政无私的人(参阅:出十八21)。然而,这个判官却既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2节)。他是个不义的判官,肆无忌惮,不顾及法律,为所欲为,以己为本。
她那身为会堂长的父亲竟置自己身份于不顾,“一见耶稣,就跪伏在他脚前,恳切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请你来,给她覆手,叫她得救回生’”(谷五22-23),其真诚、谦卑、信靠诸情皆跃然于字里行间。
虽然彼此在礼仪、教规和对唯一启示真理的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我们对天主无尽之爱的体验使两个教会联在一起。天主的慈悲是连接我们的纽带,应该成为我们相处的准则。
“在这禧年当中,上主的教训为我们尤其是行动和服务所迫切需要的准则:分享食粮,好让希望倍增,宣告天主国的来临。”教宗良十四世在6月22日傍晚主持基督圣体圣血节弥撒,在讲道中发出这个呼吁。
圣座教育部秘书长布鲁格斯蒙席强调了与天主亲密接触相遇是圣召,特别是司铎圣召的源泉。罗马宗座慈幼大学教授,慈幼会会士兰诺斯神父高度重视各种圣召培育,特别是伴随圣召历程的重要性。
我们是宇宙中的灰土,但我们是蒙天主所爱的灰土。我们是宝贵的灰土,注定要获得永生。我们是天主的希望,祂的珍宝和荣耀”。
私人迷信成为对神秘个人的信赖,因此而失去了对社会的信靠与了解。虽然精神危机是个人的,但是即便是个人的精神危机,也是无法采用迷信方式来予以私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