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上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西斯定圣堂举行隆重弥撒礼仪并为21名婴儿施洗。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除了解释耶稣接受若翰洗礼的意义,也谈了婴孩领洗的效益,并指出今天家庭在子女的信仰教育上遇到不少困难。
谁都知道,“阿门”是全世界20多亿基督徒都听得懂的两个语词之一。(另一个是阿来路亚)。因为全世界任何语文的圣经中,都把这两个语词的译音保留下来。并在所有教会的祈祷和赞美中,很自然地直接应用。
圣保禄的这席话有助于我们发现耶稣基督的启示内蕴藏的撼动人心的新意。教宗首先省思了圣保禄宗徒的勇敢直率,邀请所有信徒重获「自由」。基督所说的自由不是「解放」,而是极其美妙的事。
相反,祂常要求门徒们(他们大多是打鱼的「小人物」)去做「世界的光,地上的盐」,去改造世界,去「结长存的果实」。事实上,一个基督徒有本分要尽量利用天主给的「塔冷通」去做一个最有贡献的人。
这是一个深入地平面大约八十公尺的大坑,从地平面铺有一道长斜坡下去。教宗的座车来到斜坡道大约三分之二的深度,这里设有一个以黄白两种颜色为主调,象征教宗的追思礼坛,礼坛中央放置着一支巨大的蜡烛。
教宗的要理讲授继续以家庭为题,这一天他反思了母亲的形象。他表示,一个没有母亲的社会将是个无人性的社会,因为即使在最恶劣时刻,母亲也知道时常见证温柔、献身和道德的力量。
这段经文不只是句空话,而是有形可见的行动,让天主受到光荣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友的行为准则。让天主受到光荣,应该成为我们思言的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细细想来,其实我们人和宇宙存在的目的就是彰显天主的光荣。
教宗说这位隐修士的教导切合今日实际:贪婪乃是一切罪恶的源头,也是当今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祸首。
神修大师圣十字若望在《登上加默罗山》一书的开始,亲手绘制了一幅图画,描出到达山巅—耶稣—的途径。在图画的下面有四首诗,第一首就开宗明义,说明“空”在神修中的地位。
他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受难者身心所受的煎熬,他将深深触动他心灵的这一切都发表在他著名的通谕《和平于世》中,这篇通谕在大公会议期间颁布,也就是在他离世前不久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