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父告诉我们,他们住在城北,和女儿住在一起,他们是到这里来慕道的……公交车来了,大家依依惜别。寒风卷起尘埃,落叶漫天飞舞,小姨立在风中,瘦小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教宗最后总结道:在先于我们的一连串爱的行动中,我们怎能认不出也有天主之爱的临在呢?我们没有一个人爱天主如同祂爱我们那样。只要我们置身于一幅苦像面前来领略这份悬殊之爱,便知道这是多么不成比例啊!
教宗最后勉励道:在这几天诵念《天主经》时,我们也能祈求这份恩宠,即为光荣天主生活出我们的每一天,就是以爱来善度我们每日的生活。
耶稣最后呼求道:“父啊!宽赦他们罢!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廿三34)。“和平源自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宽恕,真正的和平是从那里来的:和平是那位复活者的恩赐,是耶稣赐给我们的恩典。
营地感言:通过这次生命的整合,我释放了很多,这九讲的内容里每一次分享,都碰触我的生命,特别是修复了我和爸爸、爷爷之间的关系的那道鸿沟,二十多年了,爷爷的严厉总是挥之不去,爸爸的身上也有爷爷的身影,我想逃离这个家
祂在橄榄园祈求道:‘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祢的意愿罢!’(玛廿六42)。”介绍了纳匝肋圣家的成员之后,教宗强调圣家“对天父旨意作出了和谐一致的回应”,是今日父母和子女的楷模。
教宗最后总结道:「让我们从福音开始,家里的柜子上放著一本敞开的福音书,并且随身携带福音,在手机上读经,每天让福音启发我们。我们将发现天主与我们同在,祂照亮我们的黑夜,以爱引领我们划向生命的深处。」
教宗形容说:「如今羞辱他人的行为宛如『道早问安』。我们淹没在空洞话语、广告和虚假不实的讯息里。我们习惯于窥探每个人的一切事物,恐怕会陷入世俗精神,导致心神耗尽。这问题的唯一解药是静默。」
它由三篇重要的论文构成,分别是:一、天主启示与救恩史具备圣事性的内涵,因著道成肉身至关重要;二、如此圣事性的启示指向通传天主的恩宠给人:这就是对话性;三、因此,基督徒的信德作为对圣事性启示的回应,本身具有圣事性的特质
教宗告诫道,「如果我们想到未来可能出现的艰难和责任就不战而败,那么我们恐怕会沉入水中」;但若我们定睛注视耶稣,就能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