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疾病来敲我们的生命之门时,我们内心就更加需要有人在我们身旁注视我们的眼睛,握住我们的手,温柔地照顾我们,如同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
积极树立撒玛黎雅人教会的形象,推动天主慈悲、与移民兄弟相遇、在他们的面孔上认出基督的圣容。
这位在最弱小者中的婢女是慈善撒玛黎雅人的真实样貌。教宗说,德肋撒修女的使命沿着城市的街道和存在的边缘,今天继续成为天主“接近穷人中最贫穷者”的有力见证。(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圣经中最有说服力的描述是‘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公告继续说:对锡克信徒来说,怜悯和无私服务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观念。
米廖雷总主教也解释了“善心的撒玛黎雅人”基金会所从事的努力,该基金会尤其努力促使有关的药物的价格可以被大众接受。出于这个目的,圣座与需要援助的国家的代表团进行了多次双方会晤,以便提供协助。
明爱主任安冬•帕斯卡尔神父告诉本社,“他们是善良的撒玛黎雅人,此时此刻,正默默无闻地为灾民们奉献”。
教会一向追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榜样,常常特别关照病弱者。教会透过她的个别成员和属下机构,继续侍立在忍受病苦者身旁,服事临终者,设法在他们人生这个重大时刻保持其尊严。
福音中的受压迫者是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照料的伤患;在当今世界上,种种创伤造成人群、家庭和整个民族遭到排挤,被视为无用之辈。这些基督受伤的骨肉需要得到傅油。
为此,必须接近人群,成为如同福音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的近人。这是应当在每个人身上燃烧的爱德之火。
路加讲的故事可分两类:一类是真实的历史,比如给凯撒纳税的问题;另一类是虚构的比喻,比如善良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这些故事一般都分三个段落:开端、继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