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拒绝表达了其悲痛之深切,其哭泣之苦楚。面对丧失儿子的悲剧,一位母亲不愿接受安慰的言语或举止,因为这样的言行总是不恰当,绝不能减轻一个不能也不愿癒合的伤痛。这是一种与爱成正比的伤痛。
母亲走了以后,父亲虽然在子女面前表现得很坚强,但依旧掩饰不住他内心的苦楚与失落。一夜之间,父亲好像老了许多。他经常一个人在沙发上呆呆地想着什么,听着不知道听了多少遍的京剧选段。
大舅的儿子张浩在悼词中说:父亲从十多岁就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担,28岁来京开始打拼,从刚开始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其中的艰辛与苦楚,父亲都独自承受。
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要向天主陈诉:“我不能再闭口不言,我要吐露我心灵的忧愁,陈述我灵魂的苦楚”(约7:11)。
明白经验了生病苦楚的人,才更能更好地去安慰那些正在疾病中受苦的人。健康的人是很难去安慰那些生病的人。
当时心中的那份辛酸和苦楚真是难于言喻。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很亏欠他们,特别是欠妻子女儿的太多太多,尤其是妻子一边忙工作、忙家务,一边又要带孩子、敬老人,更是不易。
(训3:16)又说,在将来的新天新地里,“他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
耶稣十分了解不被人接纳的苦楚和没有容身之所的艰辛。我们不要关闭心门,好似白冷城里的门户那样。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圣诞的记号同样也向我们指示:「一个婴儿裹着襁褓」(路二12)。
面对我们时代如此多的苦楚,愿生命的主不会看到我们的冷酷和冷漠。愿祂使我们成为桥梁,而不是围墙的建造者。
他仍然继续着自己的神职工作,做着各种各样的琐事,解决邻里之间、家庭内部的纠纷,接受着镇里有着各种苦楚,各种心结的人的倾诉,并化解着他们的心理郁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