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上海大发展及环境美化的步伐,日前,这座百年圣殿周围,已成了居民林、植物园、绿化带,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朝圣者、市民和艺术创作者前来朝圣参观。图为圣堂正门前的外围环境一角。(章文摄影/文)
(梵蒂冈电台讯)促进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这几天在罗马召开会议,讨论环境正义与气候变化。300多位与会人士9月11日中午觐见教宗方济各,聆听他的教导。
这些环境挑战与已提出的「合作夥伴的对话主题」相符合,它们的核心都是「尊重原则」,即「尊重受造界、尊重公益、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尊重人人应得的正义」。
「由此衍生的挑战是,如何保障人人享有数量庞大的必要能源,而利用能源的方式要避免造成环境失衡,以免衰退和污染的进程让今天和明日的人类持续深受其害。」
尽管条件、环境差些,但是教友们的信仰热情不减。像唱经班的南泛海霞、齐天舒等青年都是请了假来参加庆典。同时,7位慕道者在天主圣爱的感召下接受了洗礼。 原青山天主堂于2006年10月被拆迁易地重建。
圣座代表在讲话中也谈到了国际法和环境问题,并提及政府官员的豁免权。
当天是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日,因此教宗的要理讲授配合今年环境日的主题,唤醒世人杜绝浪费和糟蹋粮食的行为。他严厉警告浪费粮食就好像窃取穷人餐桌上的食物。
气候变化是一个严重影响环境、社会、经济、资源分配及政治的总体问题,是人类目前面对的首要挑战之一(《愿祢受赞颂》23-25)。对这问题的答覆必须顾全社会愿景及劣势族群的基本权利(93)。
首先在招聘薪酬上口惠而实不致,没有诚信,工作后才发现工资待遇和先前谈的风马牛不相及,太离谱了;由于店堂环境是边装修边开业,甲醛及其他化学成分很重,所有同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本地化与礼仪本地化 1.本地化问题的产生 2.本地化的概念及历史演变 3.新时期教会牧灵工作的本地化需要及使命 4.本地化实践中的成果与问题,挑战与机遇 5.本地化在中国特殊社会、文化和宗教环境中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