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向别人讲要悔改新生、真美善圣、敬主爱人、爱人如己、文明礼貌、谦虚和蔼、仁爱慈悲、同情怜悯、公平正义、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善用钱财、周济贫苦残疾等内容时,自己必须首先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将这些圣善美德表现出来
上帝的本意是要通过疾病使人们能够互相同情关照,岂不知,疾病反而使人们陷入更大的分裂。那些强壮得足以强迫别人劳动的人,得病时就强迫其他人来侍候自己,但临到别人生病时,他们就置之不理。
由此,“慈悲的召唤”成为2015年至2016年特别禧年的主题,这主题也经常在教宗的讲话和对司铎的谆谆教导中回响:“司铎是一个慈悲和同情的人,亲近他人的人,是众人的仆人。”
希伯来书的话也让我们记得:“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希4:15)。
基督徒生活伟大的美德是怜悯和同情,要做真正的基督徒应该关怀他人,关怀到能够忘记自己、进入别人生活里去的程度,用他人的眼来看,用他人的心来感觉,用他人的头脑来思想。我们必须回转,不向内看,而向外看。
他说:「慈悲就是爱护同情他人。如果我们爱护他人又活得快乐的话,无论信奉任何宗教理念都是慈悲。」大师认为此活动值得鼓励,让教友有机会了解其他宗教。
大家零距离地接触了孩子们,这些孩子全都是些被遗弃的孤儿,有很多还是残障的,出于怜悯,大家都主动且争先地去抱那些孩子们,看到他们被拥抱而露出笑脸觉得被爱很幸福,听福利院负责人介绍他们被遗弃的遭遇,大家很是痛心和同情
教宗同时表示此时此刻他的心灵和受难的人们在一起,他把亡者的灵魂托付给天主的仁慈垂怜,并同情劫后余生的人们和他们的家属。对勇敢参与救灾的人,教宗也予以嘉勉。
在讲道中,孟主教特别强调:开启慈悲禧年圣门的意义,不仅让我们在这个时代中蒙受天主的恩宠,获得大赦之恩,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具体的生活中,效法圣母,并在圣母妈妈的助佑下,活出天主的慈悲,对人对物怀有同情与怜悯之心
拉贾斯坦邦政府首脑阿肖克·格洛特(AshokGehlot)发推文说,“同情是德勒撒修女为着人类福祉所做的无私服务,时至今日依然是灵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