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个日日重复的劝言必须在年轻人的心灵里不断回响,因为只要与耶稣契合,婚姻这个永久的结合必定能在过度善变的社会中带来稳定」。教宗方济各通过推特这种年轻人的沟通管道来鼓励他们。
我想说静默与话语的关系:静与言属于传讯的两面,必须互相保持平衡,轮流交替,才能达致人际间的真诚对话,以及深化人际关系。
教宗引用圣女德帕齐(MariaMaddalenade’Pazzi)的思想,说:「当福音劝言成了例行公事,当耶稣的爱不再是生活的中心,『冷淡的心态』就会渗入奉献生活(参阅:《福音的喜乐》劝谕,264号)。
爱德有如麻醉药,它能帮助人接受治疗,听进劝言。你要把犯错的弟兄叫到一边,温和友善地指正他。其次,必须真诚,不能说谎话。教宗观察到,忠言逆耳,但若秉持爱和爱德说实话,会比较容易听进去。
这些主题都融合了当天大会的主题,并响应教宗给家庭的三个关键词劝言:「请、谢谢、对不起」。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也有他们的专属节目。他们欣赏了戏剧,参加讨论会,有些小组讨论和工作坊也以信望爱三德为主题。
“你要向所有的人,认识的与不认识的人,分发我的圣容像,同时向他们做出发自爱心的祈祷和祝愿:谁宣扬这圣像,圣像就给谁带来神恩,谁怀着爱心与知恩的心接纳耶稣,谁就会立刻发
(一)不要争雄显自己,自以为是总有理。对方做事瞧不起,总嫌对方不如己。因此双方常争议,更向对方施压力。压而不服要回击,往往争吵由此起。争吵本是爱情敌,一经争吵心隔离。
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颁布过一道有关圣若瑟的劝谕,名叫《救赎主的监护人》。教宗谈到这道劝谕说:“文中所强调的诸多特点之中,有一点特别有关圣若瑟的静默。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他指出,「倘若在慈悲禧年的诸多美好果实中,最甜美的是人们听从教宗的劝言,关怀穷人、接近穷人,那麽我们的问题便是如何予以延续。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在个人层面都能关怀最贫穷、最孤独、最危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