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经中,圣咏作者以慈父般的呼唤开篇:“你们前来听我指教,我要教你们敬畏上主之道”,这呼唤穿越千年时空,依然在每个追寻生命意义的心灵中回响。紧接着的设问直抵人心:“谁是爱好长久生活的人?
当我们蒙召成为仆人时,我们实际上被邀请参与一场生命重心的神圣置换——将自我从中心位置移开,让天主和邻人成为我们存在的焦点。洗脚在耶稣时代是最卑微的奴仆才做的工作。
并藉着这“美丽之道”燃点每人心中的真光,导向与主基督的相遇。天主教澳门教区首牧暨澳门天主教文化协会主席李斌生主教致辞时指出教宗方济各在《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曾多次提到“美丽之道”。
在这40天中,教友们通过祈祷、斋戒等善工反思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更圣洁,更接近天主。许多慕道者也需要为复活节领洗做好准备。这40天正是农闲之时,是福传的黄金时期。
在圣人的陪同下,重新发现心灵之道,导引我们走向天主和那些有需求的邻人。”
数载赤裸无获的我忧伤地站立在空落的巢窝我像大海船只上迷惘的帆孤独地飘浮在水上我困惑我无望找岸无边后退无岩我寻觅我渴求我抬头望天长吁又短叹我想逃避我想躲藏我想把自己深深地埋葬大浪冲击中的我不知道甘甜幸福是什么希望于父母希望于兄弟希望在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中显的极其的无望和淡漠我渴望帮助呀就像黑暗寻求黎明我渴求黎明呀就像种子渴盼冲破泥泞人的尽头神的开始太初有道道出于神这神是生命是永恒是爱的象征呵爱没有痛苦没有悲观没有失望没有消极我接收着生命的根基吮吸着生命的乳汁和爱连在了一起呵得到生命的泉源我的脸上有了从来都没有的笑靥面对汹涌的浪潮我显的那样的平和无惧得到了生命的泉源便蒙生了毅力的指南面对肩头上的包裹扁担我笑的那样的坦然给予生命的生命用威仪观望着穹苍的无际生命用闪亮透明的罗网把造就的生命网入他温暖的胸膛里
父亲劳苦了一辈子,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晚年的幸福,他的生命就被划上了一道重重的休止符……死亡,对于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少年曾一度是那么的遥远,那么不可触摸。如今才发现生死之间仅仅是一线相隔。
生命就这么脆弱吗?生活就这么没有希望吗?这几天在阅读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作者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之一。
信仰告诉我们,人肉身的生命来自父母,灵魂的生命来自天主。在生命的旅程中,肉身生命是有限的是物质的,所需求的也是有限的是物质的。
想一想,是呀,曾几何时,匆匆忙忙的步伐踏着每天紧张的生活节奏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主调,久而久之,似乎也忘却了跋涉于生命旅途中的理由。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