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里枢机在信函中呼吁信友们与教宗一起用他的话鼓励耶路撒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约旦及其周边国家,教宗说:绝不因没有和平而气馁。和平是可能的,和平是急需达到的目标。
教宗说: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让我们懂得不要气馁,在失败或事故后坚定地重新开始。这些遭遇常会成为一种机会,让我们热情地表达生活的乐趣,以及达到目标后理所应当的满足感。
这一切当然需要我们的耐心,怀着对上天的信赖和谦卑持续耕耘,不害怕,不气馁,反而喜悦地坚信基督徒的望德将使我们预先品尝合一。
教宗与世界主教会议伊拉克旁听青年伊拉克青年要向前迈进,始终信赖上主,绝不气馁。教宗方济各在接见世界主教会议伊拉克旁听青年阿尔阿比亚时,如此勉励伊拉克所有的青年。教宗与阿尔阿比亚的会面是临时安排的。
他却毫不气馁,依旧满怀激情地第三次上门,结果这一次峰回路转,主人看到他非但没有计较自己的失礼,反而和颜悦色地又一次上门,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深感歉意,于是热情地请这位教友进门。
我们刚刚聆听的福音比喻(不义判官和寡妇的比喻:路十八1-8)包含一个重要教导:人应当时常祈祷,不要气馁(1节)。因此,我们不能只在觉得有需要时偶尔祈祷一下。耶稣说:应当时常祈祷,不要气馁。
教宗指出,「耶稣外表的冷漠没有使这位母亲气馁,她依然不断哀求」。「这位妇人的内在力量让她克服一切阻碍;这力量必须在她的母性之爱和她坚信耶稣必会答应她请求的信心中寻找。这令我想到女性的力量!
教宗说,跟随基督的路不易走,青年会因个人失败气馁,或受快捷方式所引诱。他鼓励青年不要气馁,可从团体和教会当中寻求支援。
上,虔诚事主,忠心不二;下,毫无自私,全力爱人;内,一日三省,严于律己;外,兼济天下,怜悯苍生;败,不气馁;胜,不骄躁;强者,不畏不谄,敢于坚持正义;弱者,不欺不歧,常常乐于助人;活着,不贪;死时,不惧
教宗强调说,福传有时意味着伟大的牺牲,甚至是殉道,福音的宣讲经常包含着想象不到的困难和痛苦,他说,但是尽管问题常常出现,甚至还有受迫害的现象,但教会不会因此而气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