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的情形是:人们并不太热衷于弥撒、念经了,特别是青年人,信仰仿佛成了他们的负担,信仰知识知之甚少,参与各种活动一般都是父母的意愿,明白地说,他们根本不感兴趣;成年教友并未因几十年的信仰生活灵命有太多的增长,坏表样随处可见
在车上,有位弟兄分享说:虽然在朝圣前已经通知了大家办告解,但在疗养院领圣体的朝圣人员却没有几个,与这些麻风病人的信德相比,我们真的惭愧啊!
没有一个办法行的通,没有一个办法能叫它们进到能避雪的粮仓里!彻底失望之时,他不禁自问:为什么它们不明白我的心意呢?难道我不是为它们好吗?为什么它们不听我的话呢?
尽管这些服务需要训练有素和专业的技能,但是从主耶稣的教导来看,他们更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好能被基督的爱所碰触,因而能把这份爱通传给近人,这比技术性的服务更加重要。
一天,他在散步的路上发现了一种草药,略通医术的他欣喜若狂,他知道这种草药可能会治好姑娘的眼睛。
亚洲各国六十年代教会社会工作是专注于慈善救急灾难的服务,七十年代后增加了社会福利的观念,进入八十年代时与慈善福利并兼的是更积极的推行发展工作的服务,自梵二大公会议后以及历代教宗的通谕提示,教会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
‘所有的人都有知道这恩典价值的权利并自由地接近它’(救主的使命通谕,11)。教宗强调,信仰给了我们,是让我们与人分享并结出果实。
从教宗发布的一些文章和文告、通谕中看到,他不是不知道辞职之后会对全球的子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内容是《新约》中关于信德的一些章节、《天主教教理》中关于信德的教导和教宗通谕的一些内容。
而当今教宗方济各也在他的第一篇通谕《信德之光》中这样说:当务之急是恢复信仰独有的照亮特性,因为当它的光芒熄灭时,其他的光亮将会逐渐消弱。信德之光独有的特性就是它具有能够照亮人全部生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