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风言风语,说什么“祈祷不顶饭吃、不能升官发财”、“祈祷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即”、“某人穷得叮当响、屡遭不幸,祈祷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对此,我略抒己见,以正视听———信、懂则灵!
全体同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付出,用点点滴滴的汗水、以日日夜夜的辛劳,使《信德》成为中国教会媒体福传的典范,在主内铸造了文字福传的辉煌;25年来,《信德》与时俱进,通过“信德”、信德网、信德图书、信德季刊和微信等丰富多样的福传方式
在感恩圣祭中宣读或咏唱福音、宣读信友祷文、预备及事奉祭台、代表教会在礼仪中接受礼品,包括接纳那些赈济穷人需要的日用品及食物,并宣布奉献礼品者的名字,在礼仪中维持教友的秩序,宣告在礼仪中各项的程序(例如邀请慕道者在圣道礼后离席
尼西亚信经第一部分的第二信条如此写道: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坎塔拉梅萨神父探究了圣神和基督学认知的关系,阐述了从宗徒时代开始神学在历史中的成熟过程。
神父在休息之余,不辞辛苦为一些教友家庭做咨询,教友纷纷加他的微信,神父每天晚上回复微信留言到十一二点,然后再准备第二天的讲座,即便是几乎每天一两点睡,神父依然耐心的回复教友们的留言,帮助大家解决婚姻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建议教友们通进德公益专门为此意向开设的微信平台捐款。我和这里的教友们会大力支持!深圳王道宇神父:这种全国性呼吁号召非常好!
福传台前络绎不绝的教外朋友在咨询,他们很多是自发来的,也有基督徒家人带来的,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上幼儿园的孩子,人们兴高采烈地在这里驻足,扫慕道班的微信公众号,或留下联系方式,对信仰发起了热情和渴望
杨神父不怕严寒,不畏酷暑,请人讲道,建微信群传福音,使尽浑身解数,想方设法寻找着迷失、四散的羊归栈。经过漫长耐心的寻找、等待,他排除了重重困难,一心仰望上主。
现在想来,受洗前三年的信友生活反比现在更好,确有诸多原因,使得现在很少有信友团体生活。当与主关系进一步后,的确有忽略团体分享之意,无论主观客观。在今世,道德与超性是兄弟关系。
教宗本笃十六世讲述宗徒大事录中关于圣神降临的描述提醒信友们,圣神是以暴风和火舌的形象出现的。暴风被描述为“狂风”,教宗说,这一隐喻“令人想到将我们的地球与其它星球分开和使我们得以生存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