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爱护和照顾他人而受造的,这份爱的高峰就是自我奉献:‘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十五13)。
这就是巴比伦加色丁礼宗主教,路易斯·拉斐尔·萨科(LouisRaphaelSako)在复活节期间给伊拉克地区、乃至全世界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建议。
我们的祈祷就是这样开始的:‘我们的天父’。这个父亲不遗弃祂的子女。耶稣经历苦难和作战的那个夜晚是祂降生成人的最后封印:天主下到那布满我们历史的深渊和痛苦中去寻找我们。
教宗称扫禄的皈依在救恩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表明这救恩也面向那些不是以色列人的异教徒、外邦人,简言之,就是向教会的普世性敞开了大门。
方济各.沙勿略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来亚洲传教的。但今天的神学认为:不必一定成为天主教徒才能得救。福传应尊重和爱护当地的文化。
祂就是生命的食粮(参阅:若六35,48)。天父,当祢赐予我们食粮时,求祢在我们内滋养对弟兄的思念,唤起为他们服务的需要”。
幸福存留,那是因为耶稣就是幸福,祂的友谊牢不可破”。教宗最后鼓励在场人士“因上主的名再次撒网”,因为“圣神继续激发司铎和奉献生活的圣召”。“教会需要圣召!
在该医院成立150周年的机会上,教宗致函强调:「谁若照顾最弱小者,就是站在天主那一边,他战胜了丢弃文化。」帕罗林枢机在赞许耶稣圣婴医院的成就时,也引用了以上教宗的话。
获得解放后,他将这些经历写成书,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中包括:《如果这就是人类》(1947年),《休战》(1963年),《灭顶与生还》(1986年)。
教宗继续说,这需要创造力和勇气,否则,另一种选择就是随著教会逐渐的停滞不前而成为“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