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写道,在当今世界进行福传和面对“一种全球化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需要承认男女平信徒的临在,他们凭着自己所领受的圣洗,感受到蒙召为要理讲授的服务提供合作”。
在福音(参阅玛16:13-20)中今天耶稣问门徒们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13节)。这是一个我们也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人们对于耶稣说什么?
以下是教宗讲话的全文:在复活节期里的礼仪,我们向基督歌颂他从死者中复活,战胜了死亡和罪恶,生活和临在教会的生命和世界的事件当中。
我也为他的亲属能去看望他、参加他的葬礼感到欣慰。也希望中国教会的主教、司铎能多多效仿他,做一个好牧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王美秀教授为单国玺枢机主教的去世深表遗憾。
教宗在讲话中主要谈及圣座的改革,指出改革的“健康态度”乃是藉著分辨和勇气“接受时代的挑战”,而非陷于尽力维持现状的舒适和惰性的诱惑。教宗以纽曼枢机的名言指出,“改变”其实就是“皈依”。
他在要理讲授中表示,教会的牧人不应疏远群众,而要效法基督,与穷人打成一片,带给他们天主的救恩。耶稣把天主的慈悲化为背负人类贫乏的重担,赐予每个人得救的机会。
回顾过去,我们为请求宽恕和设法修复已造成的伤害而做的一切,将永远不足。展望未来,我们为建立一种为避免那样的情况不仅不再重复,也不会受到遮掩的文化而付出的心力,也绝不会减少。
不过约于30多年前,教会中一些堂口起了忽视玫瑰经的浪潮,认为玫瑰经是无意义、有口无心的重复背诵的经文,是不能激发起信友的灵修生活的。
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焦滤,很多人在这疫情时间也有类似的不安。今天的经济结构正经历巨大的调整,变化的速度与规模都是前所未见的。
圣史若望以其一贯的深刻笔触,并未呈现一个惊惶逃窜或躲藏的耶稣。相反,他向我们展现了一位自由的人,挺身而出,勇敢直面时刻,让最伟大的爱的光芒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