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祈祷我们与天父之间形成了一种活泼的关系:我的朋友(若15:14),我的引路者(咏48:15)安慰的主(格后1:3),我的依靠(咏56:5)……主内的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将天主圣言的种子和恒切祈祷的心志播撒在学习
(若15:16)不少青年男女,刚进修院或修会时,信心很大,意志坚定,兴趣盎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便会发生变化:忧虑、徘徊,将教会与社会作比较,再决定自己的去留,包括少数发了愿的神父、修女也存在这种危机
那是洗者若翰早已经宣报的圣神的洗礼,他曾向前来听他讲道的群众说:'我固然用水洗你们,但在我以后要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强,…他要以圣神及火洗你们'(玛3,11)”。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幼学琼林》中有一句箴言很有意义:“韶华不再,吾辈须当惜阴;日月其除,志士正宜待旦。”
她宛若撒哈拉沙漠中的绿洲,哺育饥渴的我,又若希洛的火炬为我诠释生活的哲理。
耶稣以大司祭的身份向天父祈祷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的”(若17:10)。在荡子的比喻中,父亲给长子也说了同样的话(路15:31)。“父亲”一词是要我们知道,如实地去这样生活,是一种邀请。
在耶稣受洗日为儿童们施洗是由若望保禄二世开始的,当今教宗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本笃十六世在讲道中解释了今天圣诞期最后一天礼仪的意义。
敬爱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于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一日的三钟经祈祷前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的主日朝圣推动着我们迈向遥远的东方,确切地说是迈向一九四二年荣升圣殿的在中国的佘山圣母朝圣地。
若有人指一事说:‘看,这是新事。’殊不知在我们以前早就有过。只是对往者,没有人去追忆;同样,对来者,也不会为后辈所记念。”
在圣若望·克利索斯德写给格林多教友——表样不好的教友影响了格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他强调说:“不论怎么样,每吃一口食物,那是属于世界每个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