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正午教宗本笃十六世照例出现在他的书房窗口,向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的数万各国信友发表简短的讲话,并带领他们向圣母祈祷。
遵循圣人方济各的教诲,投身入没有争执和纷扰的宣道生活。保护神圣的遗址和圣堂、支持当地基督徒社区、扶助需要帮助的人。圣方济会的修士们不惧危险留在叙利亚帮助受苦的人。基督徒与圣地多数派宗教之间的对话。
教宗当天的要理讲授以敞开接纳的门,跨越慈悲禧年的门槛为主题,强调在教会内不需要什麽防盗门,因为天主慈悲的门总是敞开的。面对在艰难时期的信仰旅途中偶尔犹豫不决,甚至迷惘的子女,教会必须敞开大门。
上个世纪的各位教宗也同样为维护受战争蹂躏的无辜人民而高声呼喊,他们都是和平与对话的推动者,没有声音者的代言人。他们为和平作见证,并促进民族间与宗教间的对话。
教宗借此机会针对引起不同争论的《恳求的信赖》声明作出两点简短的澄清。
不过,根据《礼仪宪章》的指示,这种参与在于“无论是司祭或信友,每人按照事体的性质和礼规,尽自己的任务,只作自己的一份,且要作得齐全”(同上,28号)。
教宗说:在体验信仰和天主的爱的氛围内,家庭的自身关系得到转变,被更为宽广的意义所‘填满’,能够超越自己,建立起意义更加广泛的一种父性和一种母性,也会接纳无亲无故的人,把他们当作兄弟姐妹
一个基督徒若想认识自己的身份,舒舒服服躺在沙发里翻书是办不到的,因为世上没有一本内含天主肖像的目录册;自己构想一个安逸的天主、遵循与天主毫无关系的准则也是办不到的。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省思关於家庭的主题,这一次他谈了家庭的贫困处境。教宗强调,战争是一切贫困的根源,它使家庭的爱和亲情遭受打击;必须帮助家庭向前迈进。
在讲道中,教宗从当天的福音出发(参阅:谷十三24-32),指出人子来临前令人惊慌失措的迹象有助于我们诠释历史,明白今天的伤痛与明日的希望并存,让我们能从今天悲痛不已的各种矛盾进入到救恩;我们的救恩即为与上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