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在整个圣母月内能在陕西户县中华圣母山上度过,自觉获得了难以言喻的丰富恩宠,有时候,一天竟能参与好几台弥撒圣祭,聆听来自不同教区主教神父的讲道,看到特别热心的省内外教友,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启迪与灵感,在此愿和主内兄弟姊妹一起分享
后来,我就高兴地回应了主的召唤,正式踏上一个全新的生命之路。这是我做神父的原动力。开始时,我做了副本堂。能力很弱的我,能够尽好堂区司铎的本分完全依靠圣召的原动力。
是心灵上的一种释放、激动。复活的耶稣也让我们沉睡的心复活起来,为他作证,传扬福音。
传统上,这些文件多以拉丁文本首两三个字,或以所论述的内容来命名。但纵观历代教会文件,不出法律、纪律、教义和牧民这四种性质。就权威而论,为首的是宗座宪令/宪章(旧称制诰)和宗座训令。
我从小生长在天主教的家庭里,自母胎起,天主就召叫了我,一步一步地为我铺了路,我从小所听都是爱主爱人爱教会的事迹。良好的环境使我的信仰有了扎实的基础。无论我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去教堂过主日。
圣母的爱毫无疑惑,她期望上主的话在祂复活的日子彰显出来,光辉灿烂。这一切都是慈悲与爱的伟大奥迹。我们的贫乏之词不足以圆满地描绘它。
一年里主日庆节几乎不缺,特别是在修院工作,天天有弥撒,自然恩宠得了不少,灵修上不能说没有一些长进。然而这么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二月份的一台主日弥撒。
第一站——韩国,这次朝圣不仅使我们的信仰更加坚定,也让我们亲自体验并观看了上主的仁慈与美善。2015年11月7日,祝圣新教堂!毫无疑问,这一天是我们教堂大喜的日子。
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人们以互联网来命名这个时代便是顺理成章的。既然,互联网作为载体已经承载了今天人们的生活,那么它也就必然成为信仰生活的一种表达途径,因为信仰是作为生活的基础而被置于生活底层的。
主派遣宗徒们传扬福音并医治病人,甚至让这份关怀成为他们的重要使命。(参阅:路九2)一位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阐释:「痛苦就是绝对的隔阂,绝对的隔阂使得人求助另一个人,呼求另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