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QQ昵称是老校长,因此就有不少学生家长咨询孩子上学的问题,也有爱上进的青年和中老年知识分子来和我交流。有一位无锡的年青工人多次询问:信仰给人带来什么好处?你对信仰生活有什么体会?
故意笑问团中一位青年:「这里像香港的安置区吗?」一向骄生惯养的他,突然顿悟起来,给我一个惊喜的答复:「安置区哪里会有美丽的田园风景,和每人面上露出亲善的笑容?哪里会有数千人一起祈祷?」
教宗并将我们的世界寻求和平的困难﹐和家庭、青年以不安担忧的心看待未来的问题托付给天主之母。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重申:「若没有天主﹐人将陷于个人自私胜过友爱﹐物质胜过道德﹐所有胜过所是的困境。」
我记得本笃十六世在牧灵访问巴西时曾经探访过一个名为希望农庄的机构,这家机构致力于帮助青年戒毒,虽有不同,但类似于教宗方济各所探访的圣方济各医院。
他们当中有叼着奶嘴的婴儿、耄耋老人、男女青年。
此外,基金会还希望促进在灵修学和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对照下研究圣经,向培育和牧灵工作提供协助,从而在培育工作中突出依纳爵教育学,尤其针对青年培育而言,并且深入理解依纳爵神操的意义,并在实践中予以推广。
正如耶稣对纳因城的青年说的:从棺材里起来吧!教宗说,耶稣多次在‘我们死于罪恶,向祂求宽恕时’,也向我们说:起来吧!那么,耶稣在宽恕我们,赐给我们生命时做什么呢?
殉道的韩国人来自各个族群,包括知识分子、青年、儿童、母亲、男人、有钱人和穷人。每个族群都有人殉道,无一例外,这自然留下了痕迹。我相信这多少也是教会生命、福传和成长的种子。
教宗最后要求主教、司铎、会士、教会团体和基督信仰家庭,将圣召牧灵指向这个方向,陪伴青年走成圣的路。这需要能适合每个人生活步调的成圣教育。
后来又加上来自美国、加拿大、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青年,跟随他到各处宣讲。带给大家无数的天上恩典造成轰动。疏博士今年才50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