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恰尼主教也很重视普世教会的经验,他在1963年10月14日的传教节牧函中告诉教区的信友们,他在来自世界各地的主教们身上接触到传教使命。
直到2002年10月16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发表《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牧函时,又为原来的玫瑰经欢喜、痛苦、荣福五端增加了光明五端,让我们热心诵念,为整个圣教会、整个人类、及所有家庭和个人祈求天上慈母的特别转祷和恩佑
主教邀请参礼的信众与即将领受铎职的两位执事一起反省,他们两位即将领受的司祭职务,“为基督服务,以履行他导师、司祭和牧者之职,使基督的身体——教会得以建立和发展,成为天主的子民、神圣的殿宇”。
在纪念大圣若瑟被宣布为普世教会的主保150周年之际,教宗方济各颁布《父亲的心肠》宗座牧函,并开启了“大圣若瑟年”。
1962–1970年,任职于新加坡圣伯尔纳德堂区,特别负责青年团体和家庭牧灵服务。1970年,沙神父再次回到巴黎总会院,在传教研究中心任教,教授人类学。
世界主教会议的与会者们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在忠实于教会训导的情况下,对同性伴侣、离婚者之间的爱进行具体的牧灵关怀”。鲁菲尼说,“几乎所有就这些问题发言的人都说,必须摒弃各种形式的同性恋恐惧症”。
作为神学家和伦理学家,“我们仍需纳入小德肋撒的这一卓越的直觉,并从中汲取理论和实践、教义和牧灵、个人和团体的结论。要做到这一点,需有勇气和内心的自由”(50号)。
以下资料摘自《教会统计数据年鉴》(2021年12月31日修订本),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野,综合归纳并补充了教会成员、牧灵机构等活动情况及发展变化。
这位真福枢机主教非常重视牧灵访问工作,他平日都去访问教区内的各堂区和教会机构,星期主日则始终留在总主教座堂,米兰每位市民都有机会会晤他。
特别在牧灵生活中,那寂寞难眠侵袭时,要学会面对自己的孤独,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不要逃避,不要陷入自怜哀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