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首先表示,美国人的热情出乎他的意料,在宗教仪式和祈祷中流露出的虔诚信仰情操令他感动万分。教宗说,没有任何挑衅行为,众人都很有礼貌。美国教会的挑战是接近人民,不做脱离人民的教会。
归化的外邦人不必受割损。这项决定透过一封信函通传,其中的「主角是圣神」。事实上,宗徒们写道:「圣神和我们决定……。」这是教会面对「新颖之事」的方法。
教宗当天也在天皇后喜乐经祈祷活动中祈求说:「愿圣神支持教会在普世的传教工作,给所有传扬福音的男女赐下力量。」本届《世界传教节文告》强调,基督信仰以传教为核心。
整整三十年后,重读这个重要文献,不禁令人感慨先教宗的先见之明,他在当时已经预见今天的人类越来越受到他劳动生产的东西所威胁,诸如污染、战争、核子武器、缺乏正义、饥饿、不尊重胎儿生命等等。
教宗在唁电中「心怀感激地」缅怀格罗霍莱夫斯基枢机「可圈可点的工作」:这位已故枢机曾是「罗马宗座拉特朗大学和额我略大学广受景仰的教会法教授,以及众多科学著作的作者」。
在耶稣每天的生活中,“祈祷、与父的密切关系占据首位”。祂“受父的派遣来到我们当中,为我们履行使命”。
在这里受纪念地有二十世纪一万三千名为忠于基督、忠于教会而殉道的基督信徒。 一九九四年,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为了号召全球教会开始筹备庆祝基督降生二千大禧年的盛事,而颁布了一道取名《第三千年代将临牧函》。
因着民主广扬、人权受尊重自由得以实现,教宗为此感谢天主。教宗说,具摧毁力的权势仍然存在,但它永远不能得胜,它被击败了。而这正是希望的本质,基督信徒因为有这个希望而得以与众不同。
因为在大殿内部建造了一个马槽祈祷所,即用来自圣地的石头精心复制的耶稣诞生的洞穴。
在为这位前辈祈祷的同时,忆起去年初秋曾在台湾东海岸与其相遇的时光:在两三天的短暂接触之中,我们曾一起祈祷、用餐、聊天。当地教会神长们的相互关爱照顾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