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仰和不同的虔敬表达,为圆满地活出天主子民的公教信仰是绝佳的机会”。教宗于是呼吁全体信徒,尤其是青年,“若我们愿意与我们的在天之父合作,建设未来,我们就要与我们的移民和难民兄弟姐妹们携手行动。
一如以色列渴望默西亚的拯救,礼仪也要我们呼求此叶瑟之根(OradixJesse),达味之子,来解救我们,使我们获得身心的真正自由,能实践信仰,侍奉唯一真主。
教宗称圣伯多禄和保禄是两位深爱上主的宗徒,是“教会信仰的两大柱石”。教宗指出,当耶稣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的时候,伯多禄回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
皮罗尼奥是位具有深厚灵修素养的人,他的母亲通过持之以恒的祈祷方式向他传递了坚实的信仰。后来,这信仰因着学习、阅读和默想得到加强。他是一位慈父般的牧者,温良、友善、坚定和善解人意,在工作中看重人际关系。
宗教救苦救难的精神,在今天全球化的运动中,尤见清晰,无论是制度宗教,或是民间信仰,立功德,做善事,绝不少于那些负面的赌、偷、骗、抢等行为。
促进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的群众之间的团结,共同建设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天主教向来以实现人类和平为己任。
除热情接待和随时解答教外友人提出来的有关教会、教理和信仰方面的诸多问题外,还赠发了信教要理宣传材料1000多份。
教宗说:“聆听讲话的天主,也要求信仰基督的各教会团体互相倾听,彼此对话。而诚恳与忠实的对话乃是寻求合一不可排除的标准工具。
如果信仰包治百病,医院还有什么用?我看,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喝西北风了。耶稣清晰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我们到别处去,到邻近的村镇去吧!好叫我也在那里宣讲,因为我是为这事而来的。耶稣为宣讲而来!
其实真信仰并非只为祈福免祸,真信仰应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力求上进,讲求牺牲与奉献,勇于奋斗,尽人力而听天命,应脚踏尘世路,肩担古今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