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加入了美国教会学校岭南学校,成为该校的总理教务长,主管学校事务。从那时起到离世的1942年,他的大半生精力,都致力于他一手创建的岭南大学的现代化进程。
原来信仰是如此的伟大,我拥有了这征服世界的信仰,我不再消沉、不再迷惘、不再失去自我、不再孤独无助,我的生活从此变得充实,心中充满无限的爱和热情,我爱我身边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我要扬起我生命的风帆,重新找寻我生命的支点
三个词:公平、民主,希望或者叫信仰。有识之士看清事情的根本。白岩松说得正确,关键是缺乏信仰。真正的正确的信仰能使人自觉、自省、自律,从而改变人心向善。
天主的国远离喧嚷,因为它不引人注意,正如种子在地下生长,不引人注意那样。当天的福音叙述法利塞人问耶稣:天主的国何时要来?耶稣回答说:日子将到,那时,人要向你们说:看呀,在那里;看呀,在这里。
信德如同一粒播在心灵深处的种子,我们若愿意让天父‘吸引’我们走向耶稣,我们也确实怀着开放的心、毫无偏见地‘走向祂’,这粒种子就会开花结果;那时我们将认出耶稣的面容就是天主的面容
教宗强调,信德使人行走;信德的革新是同情受苦者,推倒使人相隔的围墙,播撒修和的种子。弥撒选读的福音叙述圣母往见表姐依撒伯尔的事迹(路一39-55),教宗以这段福音为起点来发挥他的弥撒讲道。
比喻中的田地主人代表天主,而仇人代表撒旦;一个播好种子,一个撒莠子。仆人想要拔除莠子,主人却不同意,因为麦子也可能会被一同拔掉,因此主人叫仆人让二者一同生长到收割的时期。
教宗说:“在战争导致的内心痛苦和摧毁中,圣神在卢嘉勒年轻的心中撒下友爱和共融的种子。
种子,耶稣的风格本笃会安杰利尼(IgnaziaAngelini)修女从福音中耶稣的一些讯息做灵修反思,强调耶稣使用比喻而不直接发号施令的重要性。
教宗府讲道神师在第十场、也是最后一场默想中对生命的“不断转化”进行了省思,将之比作一粒种子,有喜乐与痛苦、成就与失败。以下是这篇省思的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