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自罹癌这六年多以来的经历,虽然辛苦,体力难以负荷,「因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林多后书五章14节)成为我这一生最丰收与忙碌的时刻,希望奉献我所有的一切,为我所信仰的,我所深爱的这块土地和人们奉献出全部的心力
今天我们抱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人们更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难道物质丰富了人却更吝啬了?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要多少才是够?拥有多少才能分给别人一些?
今天,教会高唱这是上主所选定的一天,并邀请人们喜乐。今天,教会祈祷,呼求希望之星玛利亚引导人类航向得救的可靠港湾,也就是基督的心,他是巴斯卦祭品,是救赎了世界的羔羊,是使我们罪人与天父和好的无辜者。
教宗本笃十六世继承先教宗真福若望·保禄二世的努力,正确而忠信地传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导,在当代社会中引领人们皈依主耶稣。
而周遭的人们歧视的眼光和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度,更让我倍感压抑。恰逢父亲过世不久,思父之情不能自已,哀叹天主对我的不公,信德严重动摇了。
在巴黎圣母院正祭台举行了弥撒,领略了这座气势恢宏的圣殿带给人们无尽的震撼。参观了仁爱会总会院朝拜了1830年圣母显现地,瞻仰了圣女加大利纳拉布莱没有腐烂的遗体圣髑。
唉,人跟人的追求不同吧……到了我休息的地方,我透过窗口望着那些高耸的大楼在想:那些住在鸽子窝似的楼房里的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只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吗?
在两千多年的教会发展中,不同时代,人们对末世重点的关注有非常大的不同。她详细列举了不同时代神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末世观的概述中,她也介绍了不少新教学者的观点。
方济各之家等慈善公益机构,参与其服务项目,以及欧乐天神父和中国教友陈丽华教授的家访宴会中,我们不仅体验到神父、修女、教友在服务穷人时的热情和爱心、奉献与牺牲、友善与快乐,从中也进一步感受到天主教信仰在美国社会以及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和力量
我喜欢人们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而我的确遇过这类人。有些会说:『我说出我所想的,但你可以做你想做的。』我看到教廷确有人持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