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32:17) 同样基督信仰还告诉我们,建立道德与爱心的社会,应是每一个基督徒在家庭、邻里、社会当中应尽的责任和使命。而道德的底线就是公平而正义生活,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落实爱心的生活。
科龙格村大约有一千多名村民,每天的平均生活支出不到五十美分;每个家庭都有四到五名子女。这里以茂密的森林地带为主,人们多靠农业生产为生、用烧木材的灰烬为土地施肥、种植农作物。此外,当地还没有流动水源。
她请文生指教她一个使家庭恢复平安的方法。“你到会院去”,圣人说,“跟园丁要点喷泉的水。当你丈夫回家时,你就喝一口,但不可吞下去,把水含在口里,看吧,奇迹必将产生!”那妇人照著圣人告诉她的话去做。
我很喜欢读书,而且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生活也是朝不保夕。在圣召暨教育基金会的帮助下,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
在堂区担任代理工作的修生方济各·钦纳帕表示,博物馆也开设了一个特别辅导部门,协助有情绪及家庭问题的人。
当时又遇3年自然灾害,犹如雪上加霜,年幼的儿女缺吃少穿,饥寒交迫,家庭生计都难以维持……在诸般痛苦磨难中,他仍不失对天主的纯爱和绝对信赖,常常哭求天主使自己能够坚强不屈,甚至为义致命……在教会遭难的情况逐渐缓和之际
39名青年参加了培训,他们大都来自于老教友家庭。本次课程设有礼仪、教义、圣经、圣事、圣召和音乐。由三原教区的宋神父和延安教区的张副主教主讲。
此外,在修院也日渐发现共融和团体的价值,司铎们也组成协会,这非常有助于建立家庭的气氛,增进司铎之间的深刻友谊。
——记耿廷银教友二三事在河南省商丘市北堂,有一位出身于天主教家庭的耄耋老人,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微薄积蓄全部置换成圣物奉献给了主内的兄弟姐妹,受到广大教友的好评,他就是耿廷银教友。
我有个想法:假如他生长在教友之家,从小受到教理的熏陶,以及耶稣关于神贫乃真福等教导的教育,家庭贫困问题,嫌贫爱富之风,就不可能构成他心灵上的重大影响,也不可能导致他的心理异常,因此他的悲剧也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