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主教们把世人当下的处境与门徒们在耶稣复活升天后的经历相提并论:当时,耶稣的门徒们气馁又胆怯,圣神的降临改变了他们。神长们指出,耶稣的名字是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
圣保禄强调耶稣“本是富有的,却成了贫困的,好使我们成为富有的”(参阅:格后八9)。耶稣来到世界上“没有选择一种优越的生活,而是处于奴仆的状况”,隐身在“一个卑微的家庭”,做“匠人”的工作。
在教宗讲解前宣读了一段《希伯来书》,其中谈到初期基督徒在他们的行程中有“众多如云的证人”围绕着,双目常注视著耶稣。
这是“唯一的出路,否则我们将只是不全身心投入的’改革派思想家,而不是像耶稣那样,“主从来没有接受根据法利赛人、或撒都该人、狂热分子或艾赛尼派的计划进行’改革’(请允许我这么说),而是用祂的生命、历史、肉体在十字架上做到了
准确地说,有信德的人每天与耶稣同行。然而,那些使我们忧愁低落的疑惑则是魔鬼的诱惑,应当加以抵拒。我们需要回到出发点,深知我们是天主钟爱的儿女,并接受天主圣爱的惊喜。
(《天主教教理》1718,27)在三贤来朝的事迹中(玛2:1-12),三位贤士跟随一颗星,最后带领他们到耶稣,并目睹一切可能指向此圆满幸福的标记。“人自然而然就想寻求天主。
作为人,谁能无过呢,所以天主圣父藉圣子耶稣,教导我们不断悔改,使我们在祂的圣神的推动下,悔改更新,回到天父爱的怀抱。现在,让我们首先聆听基督的福音。
在玛窦福音15:1-20中,耶稣区分了十诫和从这十诫演变而来的传统。传统通常是特殊的一些仪式和具体的实践,是活出十诫的具体表达。然而,耶稣指出,传统有时会引人误入歧途,甚至最终会导致与诫命相矛盾。
然而,梵蒂冈天文台台长,耶稣会会士高索玛哥诺修士却不这样不当回事地视而不见。于是,他写了如下的“观后感”:译文:来自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新图像让我们感到实在太激动了!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些图像美不可言。
“十字架在耶稣的时代是恐怖至极的死亡刑具,但是通过耶稣的爱,却成了普世和解的工具,变成一棵生命树”。教宗期许暴力的幸存者们也成为“生命树”:吸收污染物,吐出氧气。“唯有宽恕能为明天开启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