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与逐句解析希伯来书12:1「弟兄们:我们既然有这么多证人,好像云彩围绕着我们,就该摆脱各种障碍和纠缠我们的罪过,以耐心奔向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
若要获得天主的仁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过错。“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就是欺骗自己,真理也不在我们内。
他强调:我们这些跟随耶稣的门徒,也受召作地上的盐、世上的光。只有当我们是神贫、温良、心里洁净和怜悯人时,这才能实现。
我们以这些人的名义,前去拜会许多决策当局,因为从我们亲口说出的话中,决策者能听到这些痛哭的人的担忧、苦难、辛劳和悲哀,而且受苦的人数一再增加。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上权威人士的使命感。
他说,要改变牧灵的思维方式,增强我们与不同文化沟通的能力,重视子民的宗教情愫,与贫苦者分享面包和福音。面对今天的大都市,牧人们应该重新定位自己的思想和态度,好使自己不迷失方向,也不使天主子民感到困惑。
仁爱使人怀着坚定不移的意向,始终爱人,爱众人,甚至爱那些不爱我们的人。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自大。一个人若过於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别人的尊严,问题便会产生。
仁爱使人怀着坚定不移的意向,始终爱人,爱众人,甚至爱那些不爱我们的人。爱不嫉妒,不自夸,不骄傲自大。一个人若过於以自我为中心,不重视别人的尊严,问题便会产生。
教宗讲解这段福音说:‘我们愿拜见耶稣’(若十二21):这句话同福音中许多话语一样,超越个别情节,表达了某些一般事物,揭露出一个跨越时代及文化的渴望,许多人内心的渴望;他们听説过基督
斐洛尼枢机重申,我们的传教服务和我们的机构是同一教会的中心。并强调了三大活动:度献身生活者年、慈悲千禧年以及梵二大公会议文件《教会传教工作法令》颁布五十周年。
教宗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强调,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不仅是一个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也包含将整体生态作为公义的新范例,视关心大自然、为穷人伸张正义、尽社会义务及内心喜乐和平安彼此不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