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教宗在暑假前最後一次有信友参礼的清晨弥撒。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创世纪》,讲述亚巴郎听从天主离开故乡,动身前往应许的福地(十二1-9)。
这已是第二封牧函,时间正好是首封牧函发表的两周年,前一牧函称此朝圣之旅为「具希望的宗教现象」。 这份二十页的文献针对沿路的接待问题,同时尝试回答「基督徒的接待」与单纯的「接待」有何分别。
当天是光荣十字圣架庆日,教宗在讲道中吁请信友小心提防在基督的十字架前常会出现的两个精神上的诱惑:一个是没有十字架的基督,只把基督看成一位精神上的导师;另一个诱惑是没有基督的十字架,一种不怀希望的精神自虐狂状况
祈祷是伫立在天主前,为能与祂同在,仅是为了献身於祂。这是最单纯的祈祷,为上主腾出空间,献上赞美,如此而已:这是朝拜天主。
尤其是三座紧挨着的土坟特别引人注目,坟墓前立着用砖砌成的墓碑,年久失修,脱落的泥皮与荒凉的野草,夹着阵阵吹起的风沙扑面而来。泥坯上依稀可见十字架记号以及亡者身份。
随后,260位兄弟姐妹在主教前宣发誓愿,弃绝魔鬼和罪恶,信从天主道理,愿藉圣神之德能坚固自己的信德,为基督作见证。接着由主教和神父向领坚振者覆手并付油,他们在感恩中有序地领受坚振圣事,蒙受圣神的浇灌。
他先于1月19日讲述罪人达味的成圣之路,然後在5月24日省思《伯多禄前书》第一章10-16节,称之为「成圣小品文」,并由此提出成圣的四大要素:勇气、希望、恩宠、皈依。
这两个教区的信友在他们各自的主教祖皮(MatteoZuppi)和雷加蒂耶里(DouglasRegattieri)的带领下前来伯多禄的墓前朝圣。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选自《伯多禄前书》,提及对基督徒的迫害有如「烈火」一般(四7-13)。教宗解释道,迫害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是「真福八端的一端」;耶稣之所以受迫害,就是「因为祂忠於天父」。
他接着说:圣妇莫尼加堂区团体正在积极作准备,因为教宗将在圣堂前面的广场上主持弥撒,如同圣若望保禄二世1983年5月8日来访时的情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