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梵蒂冈:教宗纪念利玛窦神父去世四百周年
2010-05-31

教宗指出,利玛窦被中国人接纳,他不再被当成外国人,被誉为“泰西儒士”。在北京的“千年博物馆”中,只有两位外国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得到纪念,一个是马可波罗,另一个是利玛窦神父。

感恩教会我祈祷的一位神父
2010-06-22

那时候,信主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我是为了结婚领洗。每次我遇到任何不顺心或苦难的事,神父的话就在我耳边回响。

利玛窦“记忆之宫”的12 个房间(六)
2010-08-23

展出的乐器不单有利玛窦随身带着穿越中国并最终进贡入宫的那种楔槌钢琴,还有一台固定式管风琴和一把腿式维奥拉。此外,一幅《野墅平林图》让人不禁想到利玛窦更多未尽数展露的才华和心底的寂寞。

罗马:圣母大殿散花奇景纪念建堂奇迹
2010-08-10

这座圣殿是为了光荣天主并献给圣母建造的。圣殿所在地已经不是单纯的人所建造的建筑物而已,更是信友团体与天主相会的地方。天主借着基督来眷顾他的子民,并临在圣体圣事中。

美好的朝圣之旅
2009-06-03

朝圣团中有几位70多岁的老教友,他们每到一处,总是席地跪,使周围的教友为之动容。神父害怕他们身体不支,就劝大家可以向苦路像行鞠躬礼。但是教友们依然行跪拜礼。

不惑之年的心事
2009-07-29

这也是我后来知道父亲为什么姓胡,我们却姓卢的原因。乡间里的人说这是三代还宗的必然。爷爷还说:“从逃难的那一日起,家里都怕了,但那里毕竟才是咱们的根啊。”

王神父,我想对你说
2009-08-04

总认为入教后的生活会一帆风顺,没想到在生活中,我也会因为信教遭到一些非议,特别是在听了别人的一些冷嘲热讽后,本来对教会很热心的妻子居然强烈地反对我进教堂了。

写在莫拉克台风肆虐之后
2009-08-18

台湾高雄小林村瞬间被泥石流夷为平地,300多人遇难。面对这次台湾50年不遇的大灾,听到、看到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消息和画面,心里难过、压抑,也感到我们人类的脆弱和有限。

不同文化背景对信仰及福传的影响
2009-08-21

有一位去欧洲旅游的中国中年妇女,一次在大街上行走,突然发病,以至于不能站立蹲在街道旁。第一位路过的青年问:女士需要帮忙吗?

一件丝棉袄
2009-09-25

这凸显主耶稣的话:“庄稼多工人少。”我家乡的教友们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地盼望有长住神父。